(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别名。以此处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次为不动,中尊之右边为大威德,次为胜三世。是与寻常之五大明王异。其中除军荼利与金刚药叉而加般若菩萨与胜三世。彼五大明王金,刚界五部之忿怒尊也,此五尊在胎藏界。胎藏界无宝部,故除军荼利,无羯磨部,故除金刚夜叉,以其余三尊成胎藏界之三部,于此以中尊之般若菩萨为三部之总体而加之,以胜三世为降三世之别尊而加之,成为五忿怒。见秘藏记私钞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成实论,中阿含福田经所说。俱舍家亦兼言之。二十七贤圣者:十八有学。成实论贤圣品曰:如是九种名无学人,...(术语)广于法界之事物悬思也。对一念之语而言。一念者一思而止也。止观上曰: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云何论决择?略说有七种,谓义决择、释决择、分别显示决择、等论决择、摄决择、论轨决择、秘密决择。...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遇的九种灾难。 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 二、...【勤修习】 p1223 集论六卷八页云:勤修习者:谓为对治懈怠随烦恼。...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迦摩浪迦,梵名 Kāmalavka。又作郎迦国、郎迦戍国。印度东境之古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载,此国位于三摩呾吒国东南...梵名 Mahī?āsaka,巴利名 Mahijsāsaka。音译为弥沙塞部。又称正地部、教地部、大不可弃部。小乘二十部之一。相传...(名数)见思烦恼,无明烦恼之称。又谓之已生恶,未生恶。...【灭谛四行】 p1214 集论五卷十五页云:如是灭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谓灭相、静相、妙相、离相。云何灭相?烦恼离...(职位)僧纲之极官。佛祖统纪五十一曰:梁武帝诏云光法师为大僧正。...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礼佛大忏悔文...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是哪三种呢?所谓欲想、瞋恚想与杀害想。比丘...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业果不虚,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为诸行无常,命运可以改造。改...
诸佛示现在人间八相成道,都要讲经说法,留下诸多的经典。这些经典称为佛的法身舍利,与世间的善书不同。世间的善书...要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成净土,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先从个人做起。首先自己不做有损他...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的基本...
五大院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大形 | 下篇:五大部 |
(术语)台家所立之三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三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
二十七贤圣
系缘
论决择
九恼
勤修习
劫火
迦摩浪迦国
化地部
二恶
灭谛四行
大僧正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念经虽不能了其义,但也能得无量的福报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

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憨山大师费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