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异类)Alpapota yakṣas,鬼名。译曰不称鬼。见孔雀王咒经上。...【一分摄】 p0002 显扬十四卷十页云:一分摄者:谓诸蕴等,各别少分所摄。...(1231~?)元代临济宗杨岐派僧。高安(江西)人,俗姓卢。号蒙山,世称古筠比丘。曾参谒苏州承天寺孤蟾如莹、径山...(术语)信勤念定慧之五根,其他一切之善根也。无量寿经曰:诸根智慧。慧远疏曰:信勤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因同别二业,所以感同别二种妄见:一同分妄见,二别业妄见。 一、同分妄见 众人同业所感,如一国人同见瘴恶不...(名数)一、利根,修佛道根性之锐利者,二、钝根,修佛道根性之纯弱者。无量寿经下曰:诸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伴摄者,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即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余受等互为助伴能摄五蕴,如是受等一一助伴各摄五...(术语)当其生而附与以力补助之,使无障碍,增上缘之一种也。...无记,非善非恶之义;往生,即往生净土。无记往生为四种往生之一。谓此人已于平生发得皈命信心,临终时虽由于过去业...(术语)摄衣界之略。摄衣而属于其人。使无离衣罪之结界也。资持记上二之一曰:注羯磨云:衣界者,摄人属人,令无离...又作六德行。谓菩萨应广修六度行,方能大弘法义。据成具光明定意经所载,即:(一)广施,菩萨怀广大心,深知此身及一...(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了!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的身体当成很干净。因此,修道人首先要观身不净,来破除身见。...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你现在还忙些什么?你还在向外攀缘些什么?生死的事,随时都会...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一个小村子里,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是非常注重信...
毗婆舍那三行
【三藏法数】
[出深密解脱经]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以寂静之慧。观察根尘内外诸法。令三昧成就。进趣菩提。故行有三焉。(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梵语菩提。华言道。)一相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二修行修行者。谓既了知观法之相。则善能修习一切妙行。无有过失也。三观观者。观察也。谓修观之时。于一一观法中。善能观察一一法相。而不证彼小乘
上篇:三种观法 | 下篇:三谛 |
亦名:如来自恣垂范后世 子题:受岁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增一云,如来同僧坐于草座。告诸比丘,汝等各就草座,我...
阿罗波宝多夜叉
一分摄
德异
诸根
二种妄见
二根
伴摄
与力不障
无记往生
衣界
广六度行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素食也是修心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六根互用的例子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