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由此而分前堂、后堂。前堂首座领前堂之大众,后堂首座领后堂之大众。头首、大众...又作昙摩持。意译法慧、法海。西域僧。善讽诵阿毗昙,复善持律。前秦建元年中抵长安,于建元十五年(379)诵出十诵...(名数)智度论三十曰:经说五事不可思议: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佛力。于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阿罗汉沙门果】 p0778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人名)唐光明寺善导,称光明寺和尚。闻河西道绰讲净土之观经,发心于念佛一门,悃笃精苦,头燃如拂。续至京师,激...【四谛十六行观】 p0457 瑜伽五十五卷十三页云:问:如声闻地已说于四谛中有十六行观;何故于苦谛为四行观?答:为...【为治三种我执宣说蕴等】 p1177 五蕴论八页云:问以何义故宣说蕴等?答:为欲对治三种我执。如其次第。三种我执者...亦名:僧伽胝尸沙部有五十二罪~ 子题:戒同、见同、摩那埵、阿浮诃那、胝尸沙三义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一、引...(杂名)地之一尘水之一滴也。...日本神道教用语。系为避开不吉所采之代用语词,盛行于平安朝以后。主要用于伊势之“斋宫”,其使用之忌词中,与佛教...【恚结】 p0939 杂集论六卷十六页云:恚结者:谓于有情苦及顺苦法,心有损害。恚结所系故;于恚境相,心不弃舍...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 心中对...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因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为伍。 怀德之人,追...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尚马上反问他:你怎么样念佛? 他答:我有空的时候就念佛。 ...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重...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
佛过去在因地修菩萨行,其中一世为鱼王,不但身旁有左右大臣相辅佐,且个个具备高懿德行,信受佛法,不以众生生命为...
三自性
【三藏法数】
[出显扬圣教论] 一遍计自性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一一执为实有。故名遍计自性。二依他自性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妄。故名依他自性。三圆成自性谓真如自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故名圆成自性。
上篇:三因佛性 | 下篇:三无性 |
(术语)禅宗住持之诲示,谓之因缘。开示后,对之大展三拜或九拜,谓之。谢因缘。见象器笺十二。...
出入板
昙摩侍
五种不可思议
阿罗汉沙门果
善导
四谛十六行观
为治三种我执宣说蕴等
僧残罪数
尘谛
忌词
恚结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德不孤,必有邻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比丘十八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