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一)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须行不...(术语)二种阐提之一。又曰断善阐提,阐提为梵语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人也。以诽谤大乘而断善巧,故不可成佛也。...(行事)于死人之忌日招待僧人请读经,于是供斋而祈冥福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和上阿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指出离世俗人之住处。乃寺院十名之一。[大宋僧史略卷上](参阅“寺号”2417) p1554...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有缘事,须举手遮招触者。”(含注戒本卷中·三○·九)...禅林规定以钵盂吃粥饭,称为行钵。又公示行钵排位(略称钵位)之名牌,称行钵排位榜。 p2564...【自性不善】 p0598 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自性不善?谓除染污意相应,及色无色界烦恼等,所余能发恶行烦恼随烦...(名数)增一阿含经十八曰: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为四?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法之假实】 在唯识学上,每谈一法,必分别其为假法实法。亦即自种子所生之法是实法,分位假立之法是假法。在五位...(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使念佛之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 (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法门,比方说你持戒了,比方说你研究教理了,比方说你修止...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弥陀愿力,诚乎不可思议矣。然则我于生前且做世间事业,...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即大忍...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话头多还是妄想多?念佛是谁?熟了没有?世间人的事情如麻一样...
三因佛性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三谛具足。)二了因佛性了谓
上篇:三佛性 | 下篇:三自性 |
乃位于古印度摩竭陀与憍萨罗二国间之大城。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载,彼处原为大旷野,有五百群贼常杀害商...
福德
谤法阐提
忌日设斋
出世舍
搏他比丘戒开缘
行钵
自性不善
四种不可思议
善乐长者经
法之假实
念佛往生愿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怎样才叫做清净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化愤怒为动力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如何才是真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