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如来所得之十身。乃华严经所举之十种佛身。为“解境十佛”之对称。华严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目...亦名:结说戒堂法并解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结解说戒堂者,多人别造,至时须定。故立法示,后集无疑。既设说已,...资持记·释钞序:“九代者,自后汉明帝佛法初传,至于大唐祖师出世,凡历九代。后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佛性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 二佛性 一...【二种受乐】 p0026 瑜伽三十五卷十九页云:言受乐者,谓待苦息,由前所说因乐所摄三因缘故;有能摄益身心受生...(术语)于心中分别思惟之思业而现行为言语之谓也。...譬喻六波罗蜜。波罗蜜(梵 pāramitā),意译作到彼岸,故以舟喻之。[十住心论卷六] p1262...(术语)就身语意之三业言之,小乘俱舍之说,局于身语二业,有表业无表业(谓为表色无表色)。大乘法相之义,三业皆...谓经典中之文、义二者。经者,自一面观之,但为显义之文字;自他面观之,则为由文而显之义理,故称文与义为二种经体...【三思】 心识缘境,与意识相应的思心所,对境的三种审虑作用。即:一、对境取正因邪因俱相违等之相,加以审察思虑...总愿,指诸佛、菩萨共通之誓愿,如四弘誓愿、普贤十大愿等;别愿,指诸佛、菩萨由各自之意乐所立之誓愿,如阿弥陀佛...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有一首偈说: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瞋心。 生气、瞋恨,就像我们心中的一把火,它能够将我们...娑婆争斗似屠场,生命如草如牛羊。 大悲能息嗔恚念,相敬相爱乐安康。 冤家何一不是亲,只缘肉眼障蔽深。 大悲能开...晏子德才兼备,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君王,身居高位,俸禄丰厚,自己却朴素节俭,将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亲族,对百姓体恤...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们见面说话的机会...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 凡夫的言语行动,如果加以深切仔细考察,可以说经常都...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即佛?其实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倘或加以...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
阿罗汉沙门果
【法相辞典】
【阿罗汉沙门果】 p0778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由彼断故;得阿罗汉,诸漏永尽。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法。
上篇:阿罗汉向 | 下篇:阿罗汉有六种 |
(杂语)四大洲也。金轮圣王领四大洲。法华经序品曰: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