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 p0614 俱舍论六卷二十页云:若由种类,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类。故作是问:...不须父母之缘而忽然而生之身,亦即四生中之化生。...立因者,谓即于所成未显了义,正说现量可得不可得等信解之相。信解相者,是信解因义。所以者何?由正宣说现量可得不...因果之义,若分叙之,有种种义,于下逐次述之。 兹明因果总义。谓因者能生,果者所生,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是...亦名:余语法、触恼法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余语法,掉戏邪绮,躁扰乱僧。语默乖常,法义失度。故制白断,改前余...【病麤重】 p093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病麤重者:谓诸界互违所发不安隐性。...(术语)方便智与般若慧也,证实理曰般若慧,通权谋之智曰方便智。往生论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亦名:自然界中水界分齐、水界分齐 子题:离衣势分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水界者。五分云,水中自然界者,若在水中...(术语)灭者涅槃也。造业受生死之果,谓之流转,而修道证涅槃,谓之还灭。正理论九曰:生死止息,是还灭义。俱舍颂...谓方正质直,即指远离邪曲之心。据净土宗昙鸾所撰往生论注卷下之解释,菩萨依正直心,怜愍一切众生。于天台宗,每以...梵名 Bhadrakalpika-sūtra。凡八卷(或七卷、十卷、十三卷)。又称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们不完全在声闻法当中,我们是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从净...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好,对方不一定会感谢你,得到的回馈很可能是恩将仇报,但是念...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听到释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陀在各地说法,有很多人皈依,担心人民往后只听从佛陀的话而不...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里?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通常...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管大家念经的纪律秩序,打坐的时候整不整...
当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充满喜悦。 尽管昨天有一些不顺心的人与事,比如说:别人骂我、打我,或给我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
二殊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仰谓菩萨所证圆通之理。与众生本有之心。迷悟虽殊。体元不二。故能起同体大悲。拔众生苦。冥应十方。等施无畏。设有所求。随愿满足。是为殊胜。
上篇:二种独觉 | 下篇:二种毕竟 |
【五现见三摩钵底】 p0283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卽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
变化生
立因
因果各义
余语触恼法
病麤重
方便般若
摄僧自然界中水界分齐
还灭
正直
贤劫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最上等的供养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遇到逆缘应先检讨反省自己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