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地】 p0614 此释十地之地。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六页云:此中由能摄持菩萨义故;说名为地。 二解 显扬一卷十...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的生死,是属于精神上的生死,与三界内凡夫肉体上的分段生死不...于虚诳语。能善思择。厌患远离。止息防护。不作不为。不行不犯。弃舍堰塞。不拒不逆。不违不越。如是名为离虚诳语。...就因之义分之,说有因缘。因缘者,于一物之生,赋与强力曰因,旁添弱力曰缘。例如种子因也,雨露农夫等缘也。 ...亦名:驱出聚落戒制意 子题:虚斋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驱出聚落戒四十六。出家之人,先许他食,而竟不...【恚寻自害害他及俱害】 p0939 发智论三卷二十页云:云何恚寻自害?答:如有一类、起瞋缠故;身劳心劳,身烧心...(术语)为诱导于真实之道,而假设之教也。...亦名:自然界中聚落界分齐、聚落界分齐 子题:可分别聚落、不可分别聚落、七树六间、分齐、种树法、五肘弓 行事钞·...语出法华经,天台宗以之指圆教之一乘教法。依台家之解释,正,系对傍而言;直,系对曲而言。于藏、通、别、圆四教中...梵语 bhadrāsana。指密教行者修敬爱法或降伏法之坐法。为四坐法之一。又称竖坐。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大一...【有情缘慈】 p0544 如三种修四无量中说。 二解 如慈有三种中说。...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阴;色阴所引生的根结,就是动静两种的结...
问: 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是随着所学的净土知识越来越多,反而生起了疑惑,这是为什么...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为禅、教、律、密、净五宗,并指明净土宗为各宗的归宿: 如来...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 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150g、花生米150g、莲子10粒、桂圆肉20粒、核桃仁5...
二种毕竟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庄严毕竟毕竟犹决定之义。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应须修于六度庄严。设若不修。不得正性。是则六度。决定能为庄严之具。故疏云。以六度为庄严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二究竟毕竟究竟犹至极之义。即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之性也。苟得此一乘之性。则能决定至于至极之地。故疏云一乘为究竟也。
上篇:二殊胜 | 下篇:二种际 |
【五种行名为调善】 p0283 瑜伽七十一卷八页云:复次有五种行,名为调善。一、感财富行。二、感善趣行。三、感无苦...
地
变易
离虚诳语
因缘
驱他出聚戒制意
恚寻自害害他及俱害
方便假门
摄僧自然界中聚落界分齐
正直舍方便
贤坐
有情缘慈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净土法门之超胜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