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p0614 因明入正理论云: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者:如说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此中...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萨的神通力,能变化出种种的事物。...云何建立行蕴?谓六思身,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诸善,思作杂染,思作分位差别,又即此思除受及...世间生灭之相,亦非乱生乱灭,皆有其一定不易之律。所谓因果,故明生灭后,更须明其因果。...亦名:身口绮戒开缘 资持记释云:“不犯中,初开口绮。重听谓己疾不闻。参错谓他言不了。若欲下,次开身绮。初约非...【病等相】 p0938 杂集论六卷四页云:病等相者:谓四大时分寿命变异。由四大乖违、齿发疏落等,住时势尽故。...(术语)谓大菩萨方便之杀生,生无量之福德也。探玄记十九曰:梁论戒学中释甚深云:菩萨由如是方便胜智行杀生等十事...亦名:自然界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自然界者,未制作法已前,统通自然。或空有不同,水陆差别。后因难集,便开随...(术语)人来为我烧香礼拜者,我亦为彼插香拜礼。又曰答香。见象器笺九。...桥,能渡人过河;佛所说之教法,能令众生渡过生死苦海,故以桥比喻正法。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大一三·三七九上)...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为你都不需要,你没有那个病,法门是治...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就是不往前去争取。当然佛法的思想比这个更深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障,这种罪跟障的结合,就使令我...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你观一下吧谁在痛啊?在这个时间你把你的心、能觉悟的这个觉性...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们还是很难舍的。对这个世界,你就是贪著于善法,也没办法出三...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一、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
二种独觉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大论云。独觉出无佛世。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观外因缘者。谓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也。)一部行部即部类。谓此独觉。稍有为人之心。如鹿行走而能回顾后群。故名部行。二麟。喻谓此独觉。但欲自度。略无为人之心。譬如麒麟。唯有一角。故名麟喻。
上篇:二花 | 下篇:二殊胜 |
【五无量建立所以】 p0283 显扬八卷十四页云:问:何故唯略说此五无量?答:诸菩萨摩诃萨、专为修习利众生行;是故...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变化
六思身
因果理
余语触恼戒开缘
病等相
方便杀生
摄僧自然界
还香
正法桥
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因果规律与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