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凡三卷,或七卷。唐代良贲撰。又作新译仁王般若经疏、新翻仁王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唐代不空所译仁王护国...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日本曹洞宗寺。山号佛德山。道元所开创,为日本最早之禅寺。本寺前身原为深草乡谷口之旧极乐...因明用语。倒离,梵语 viparīta-vyatireka。因明三十三过中,似异喻五过之第五。即于因明论证之“离作法”时,颠倒...【身识】 p0674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身识?谓依身,缘触,了别为性。 二解 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身识云...(杂名)梵语。华言池。见翻译名义集。...将社会现象与社会力量人格化而形成之神。原始社会结构简单,当时的神灵观念皆属自然神,其后,随着生产力之发展与社...(名数)四念处为所观。观练薰修四者为能观。能所合而为五种。...【三能变】 唯识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一愿也。愿念佛行者,由于佛之功德而诸根具足也。...(术语)对于取果之称。为所生之法种因,谓之取果。正于所生之法与以力使之生,谓之与果。俱舍论六曰:能为彼种故名...【六种无倒摄受有情】 p0310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于一切住菩萨行中,当知菩萨略有六种于诸有情无倒摄受。何等...(龙藏本)...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自工作的,家庭的的压力让你焦头烂额,以致于都快喘不过气来,...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
念佛的功夫来自于不断的熏习。如果不念佛,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五欲六尘、都是人我是非,都是熏习了六道轮回的种...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内心世界是: [触]、作意、受、想、思。 触...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 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
二心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相应心应即当也。谓一念妄心。虚妄分别。而与烦恼诸惑相应。是名相应心。二不相应心谓常住真心。古今一相。自性清净。而与烦恼诸惑永不相应。是名不相应心。
上篇:南岳石头志庵主〔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 下篇:二种性 |
(杂语)大乘授戒之精神列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兴圣寺
倒离过
身识
贺逻驮
社会神
五种禅
三能变
诸根具足愿
与果
六种无倒摄受有情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使生疏的佛号变熟悉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人生要学会低头与弯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