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赞曰:石头道人,以夷粹之资,入道稳实。其去新丰,而游湘西也。以水声林影自娱。谨守其师之言,不为世用。譬之云行鸟飞,初无留碍。故当时公卿贵人,莫能亲疏之。岂常人哉。彼视咿嗄取容,卖佛祖以渔利者。顾不太息耶。甘露灭,既论撰其出处之详。又列之林间录中。盖有所激云耳。
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龙受三归、神得三归五戒、五趣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对趣者。(一、正明)五趣为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子题:钞市、净语、不净语、钞上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僧祇)僧祇,若自问价,若使人问价,作不净语,争价...【杂染十因】 p1412 瑜伽三十八卷十一页云:又于一切杂染缘起所有种种名想言说,谓无明行、识、名色、广说乃至老死...指六受身。受有苦受、乐受、舍受三种,约六识而成六受,即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平等性智】 p0533 成唯识论十卷八页云: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即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大安寺、药师寺、西大寺、法隆寺、新药师寺、本元兴寺、招提寺、西寺、四天王寺、崇福寺...(杂语)尊法之徒侣也。犹言僧侣。梁武帝文曰:恒沙众生皆为法侣。...【阿罗汉般涅槃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p0785 瑜伽八十卷十九页云:于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健达...梵语 savitarka-savicāra-samādhi,巴利语 savitakka-savicāra-samādhi。又作有觉有观三昧。为三三昧之一。寻,...日本佛教学者。爱知县人。幼从曹洞宗活山和尚得度。先就读于东京京北中学,后入第一高等学校。1906年考入东京帝国大...(术语)我法二者仅存迷情之见,于理为无体也。即遍计所执性。...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 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 而什么叫关卡...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的身体当成很干净。因此,修道人首先要观身不净,来破除身见。...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缘品。这篇故事讲道,尼提比丘前世因为贡高我慢随顺习气,驱使...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世轻受...
南岳石头志庵主〔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历代名僧辞典】
公讳怀志,出于务州金华吴氏。性夷粹,聪警绝人。年十四,去依智能院宝称为童子。二十二试所习落发。预讲肆十二年。宿学争下之。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书传世。以端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问曰: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游方。晚至洞山,谒真净文禅师。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文公呵叱之。志趋出。文笑呼曰:浙子,斋后游山好。志领悟。久之辞去。真净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志识其意,拜赐而行。至袁州。州人请居杨岐,挽留之。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闻其名,请居上封北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余年。士大夫经由,造其居,不甚顾答。人问其故。曰:彼富贵人,辩博多闻。我粥饭僧耳。口吻迟钝,无可说。自然憨痴去。有偈曰:万机俱能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又问曰:师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对曰: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块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宁元年冬。遍辞山中之人,曳杖径去。留之不可。曰:龙安照禅师,吾友也。偶念见之耳。龙安闻其旨,来使人自长沙迎之。居于最乐堂。明年六月晦,问侍者日早莫。曰:已夕矣。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而寂。茶毘收骨石,塔于乳峰之下。阅世六十四年,坐四十三夏。
上篇:云岩新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 下篇:二心 |
(名数)六波罗蜜也。波罗蜜旧译为度,或译为度无极。菩萨六度之行法无穷极,故曰度无极。...
三归对趣分别
贩卖戒犯相
杂染十因
六受
平等性智
日本十五大寺
法侣
阿罗汉般涅槃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有寻有伺三摩地
宇井伯寿(Ui Hakuju 1882~1963)
情有理无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洗钵去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六根互用的例子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蚂蚁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