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亦名:期贼行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六缘成犯:初是贼,二、知是,三、共期,四、同道,五、不离见闻,六、...行事钞·瞻病送终篇:“五百问云,师亡,不得举声大啼,应小小泣泪耳。四分,尼椎胸啼哭泣泪,一一堕;比丘吉罗。若...【意罚为大罪】 p1209 唯识二十论十页云:论曰:若不许由他识转变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为成意罚是大罪故;...凡二卷。日本临济宗僧东岭圆慈(1721~1792)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圆慈以宗由第一、信修第二、现境第三、实证...四分是唯识家为阐明诸识作用的各方面,根据唯识义理来区分的。四分是:一、相分,二、见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法界次第云四无碍智: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受领意化】 p0730 佛地经论六卷十五页云:又如众生,受领意业,由是众生,受领苦乐;如是如来成所作智,受意...于佛教,对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变、平等、绝对、真实之本体及道理为中心课题立宗者,称为性宗,又作法性宗。反...指七岁至十三岁的小沙弥,因这些小沙弥负责驱逐乌鸟,不使掠夺僧食。...指佛陀之教法与众生之根机相应契合。又作机法相应、时教相应。在中国、日本等地,机教相应之说,随末法思想之盛行而...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怎么可以和这么至高的身份坐在一起呢...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而且轮...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他搬出狭窄的公寓,欢欢喜喜准备展开新生活。 但他很快就发现...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有个朋友工作很辛苦,工作很多、指责很多,但薪水却很少。他原本总是...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的心跟莲花的境接触的时候,本...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地修行,但是对念佛法门不能产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你今生...
三能变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三能变】唯识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为能变。依其作用之特性,能变有异熟、思量、了境等三种。一、异熟能变,又称第一能变、初能变,即第八阿赖耶识。第八识系六道众生所各有的果报,其报由引业牵引,而为恒常相续之总报体,故称为异熟,或称异熟能变、异熟识、真异熟。而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与贫富贵贱等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而来之别报体;然以其报体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若自赖耶三位而言,异熟识之名即相当于善恶业果位。二、思量能变,又称第二能变,即指第七末那识。以第七识为恒审思量之识,故称思量能变。在诸识中,虽然第六、第七识均能思量,然以第六识有间断,故不称思量能变。三、了境能变,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显著之对象(如色、声等)之作用,故称了别境能变。见《唯识三十颂》。
上篇:三时学会 | 下篇:三善根 |
(杂名)帝释天所居之城,即善见城。又名喜见城。在须弥山顶。...
无为法
与贼期行戒犯缘
师亡啼泣可否
意罚为大罪
宗门无尽灯论
唯识四分
四智(二)
受领意化
性宗
驱乌
机教相应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不悲观不沮丧,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善有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