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位于浙江余杭西北约二十八公里处之径山山麓。又称径山寺、能仁兴圣万寿禅寺、万寿寺。唐代天宝三年(744),法钦禅...梵语 ullambana 之意译。音译盂兰盆。人死之后,沈于闇道,有倒悬之苦。为救亡灵脱离倒悬之苦,可盛设供具奉施三宝...【身行】 p0674 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又由远离六种过失、应知身行。何等名为六种过失?一者、愁忧相过失,二者...(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凡二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居首座寮语录。又作为霖禅师秉拂语录、为霖道霈禅师秉拂语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三善根】 指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即:一、 无贪善根,又作不贪善根。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术语)色等之五欲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杂语)俗语,指物之辞也。祖庭事苑一曰:与么指辞也。...【六种随眠复分为十】 p0310 俱舍论十九卷三页云:卽上所说六种随眠,于本论中、复分为十。如何成十?颂曰:六由见...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况,十二至廿四小时后,经有经验莲友小...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才能从容面对,才能微笑着迎接人生中的所有挑战! 一直在告...
好,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因缘借着这个频道,借着网络呢,跟大家在这里结这个吉祥的因缘。本...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故略而言...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是真正不愿意随业飘流的人。有一句话:随缘,常常被人误用、...
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呢,对子女有太强的贪着,太强的控制欲,最起码是有过...
二种性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厌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三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种性。故不言也。(三惑者。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二愚夫种性谓愚痴凡夫。于五阴诸法及世间事。种种妄想分别。非有为有。无常计常。随事执着
上篇:二心 | 下篇:二相 |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
兴圣万寿寺
倒悬
身行
登地
秉拂语录
五种魔
三善根
阿弥陀佛
诸欲
与么
六种随眠复分为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学会转念,平复疫情中躁动的心态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