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异熟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指善、恶二种能招感苦、乐二果报的业因,即招感异熟无记果的善恶有漏法...(术语)谓般若经之所说,三论之所宗。以彼说一切诸法,无相空寂,而无实体故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龙猛菩萨证极喜地...【无惭无愧通相及别相】 p1093 成唯识论六卷十七页云:不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若执不耻为二别相...(杂语)伽蓝堂宇,即佛寺也。...(术语)禺中者午前十时,巳时也。天台宗以之配于五时中之般若时。法华经科注曰:如日禺中时。...(术语)三种般若之一。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体也(般若译曰智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禅林僧堂中,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诃利帝母等罗刹鬼子母诸鬼神,称为...全一卷。南朝梁武帝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九。系驳斥范缜之神灭说;因当时宜都太守范缜作“神灭论”一文...(修法)Āveśa,又作阿尾奢。为托人之法。修验者,摄取鬼魅及病鬼使附托于童男女,问病之轻重,命之长短,一切之...唐代之儒者,为药山惟俨之俗家弟子。赵郡(河北宁普)人。字习之。生卒年不详。历任国子监博士兼国史修撰、户部尚书...凡六卷,或作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龙树所著十二门论之注释书。本疏初设六科释僧睿之十二门论序...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直追问:人生从何来?人死往何去?如何看待生死?如何才能超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直播,凤凰佛教风直播《师父来了》第五十九期,本期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佛...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的。这八种心障是由行者的思考方式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会产生...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谢,四川绵竹县人,出家前学道于成都唐禅师(处寂禅师...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初出家的几年,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为什么这样讲呢?初出家,总...问: 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头,虽然当时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念头却不受控制,所以很烦恼...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弱的人,你不可能有成就,不管你一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都没有...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
法因(平江府觉海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因姑苏嵎山朱氏子也。少汨尘俗无意出缠。年二十四始披缁服。不终五夏遽尔游方。谒慧日雅禅师于东林。慧日举灵云见桃花悟道因缘问之。拟对。日曰。不是不是。忽有所契。呈偈曰。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纔一见。回首舞三台。慧日戒曰。子虽见已入微。更假着鞭当明大法。于是居庐阜三十年。不与世接。四方仰之学者川骛蚁屯就其垆鞴。因亦不辞煅炼随机说法。宋建炎末盗起江左。乃顺流东归。觉海缁白踵门问道。尝谓众曰。汝等当饱持定力。弗忧晨炊干求外务也。晚年放浪自若。称曰五松散人。
上篇:天游(隆兴府云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下篇:蕴能(眉州中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
为密教中,位列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金刚部院中之金刚。于胎藏图像中,称为赤身金刚,侍于金刚萨埵之下。其形像呈裸体...
异熟因
无相空教
无惭无愧通相及别相
蓝宇
日禹中
观照般若
出生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
阿尾舍
李翱
十二门论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观世音菩萨真能有求必应吗
八种错误的心障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