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如来所得之觉体,不可思议,故云妙,无有过之,故云无上。圆觉经曰: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术语)梵语禅那Dhyā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禅静者,则以礼拜为粗疏。...【三性各具中道】 唯识中道,是建立在三自性与三无性的基础上。即一切法的每一法,各具非空非有二义。即遍计所执性...全一卷。全称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又作断际禅师宛陵录。唐代裴休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容辑录黄檗希运禅师住...又作缘觉菩提。乃三菩提之一。谓独觉之人自发菩提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此因缘,独得解脱...(术语)就理之法门而论,则如来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也。...梵语 sattvārtha-kriyā-?īla。三聚净戒之一。又作饶益有情戒、饶益众生戒、接生戒、利众生戒。即饶益众生之戒法...云何正勤?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正...【慈愍黑品白品】 p1267 瑜伽三十卷二十页云:复审思择:我若于彼不饶益者;发生瞋恚,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杂名)寺院之异名,寺院为众人协力所成,众人之会所,故名法会社。见僧史略下。...指肉身痛苦,心神忧恼。又作身苦心苦。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二载,所谓身恼,凡系缚、牢狱、刑戮等皆属之;所谓心恼,即...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傍晚,一天的法会结束了,我们三三两两的在广场上散步、交谈。我看见一个小喇嘛蹲在地上,在拨弄着什么。我好奇的走...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江府节推。亲友、同窗都羡慕他少年得志,既有才华,貌又俊伟,...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经》也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时,一个体重稍轻但还健康的男孩在夏卢村降生了。第二天早晨,有两位僧人登门...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才是参禅人行履。无始劫来,攀情扯爱,极恶深交,致使改头换面...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味却有健康上的负担,素食火锅则是保留了火锅的美味又兼顾了健...
恒超(汉棣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恒起。姓冯氏。范阳人也。祖父不仕。世修儒道。而家富巨万。超生而聪慧。居童稚群不贪戏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辞调新奇播流人口。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投驻跸寺出俗。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而属师亡。亦遵释氏丧仪。守礼无怠。孝悌之名燕人所美。梁干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陟遐自迩。切问近思。俄征伐木之章。且狎或人之友。结契远求名匠。阻两河间。兵未罢路不通。南则梁祖。北则庄宗。抗衡于轻重之前。逐鹿在存亡之际。当是时也。超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学大小乘经律论。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梁宋名师杳然隔绝。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瓶满见知翼飞名字。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言行俱臻证修有位。一见超叹曰。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待飞奋而为霖雨焉。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超曰。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置院讲诸经论。二十余年宣导。各三十余遍。节操高迈举措舒徐。缁素见之无不怯惧。声无叱咤语不夸奢。自然而然。且非威势凌[车*閵]之所得也。前后州牧往来使臣。向誉钦风修名执刺。相礼重者止令童子。辞以讲贯罕曾接对。初有所慊终伏其高。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造其门以诘难。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参乎子史证以教宗。或问因明。超答以诗一首。辞新理妙皆悉叹降。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举赐紫衣。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愿结因缘。超确乎不拔。且曰。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郡将闻而止。又相国瀛王凭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先遗其书。序以归向之意。超曰。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克志修行。本期弥勒知名。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于吾何益。门人敦喻。不得已而答书。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瀛王益加郑重。表闻汉祖。遂就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以干佑二年仲春三日微疾。数辰而终于本院。院众咸闻天乐沸空。乃升兜率之明证也。春秋七十三。僧腊三十五。门人洞征与学徒百余人持心丧。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余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葬之。瀛王未知。别奏赐师号曰德正。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上篇:巨岷(汉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下篇:僧照(汉洛京法林院)[《宋高僧传》卷第七] |
【信等五根于清净品增上】 p087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一页云:信等五根,于清净品增上。如说:信生能归趣...
无上妙觉
禅静
三性各具中道
宛陵录
独觉菩提
体性同体
摄众生戒
正勤
慈愍黑品白品
法会社
身心恼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半块饼干的布施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禅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画欣赏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