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之尊号。以佛为一切世间中最尊胜故也。...(杂名)禅林之称。首座之异名。...【三性中道】 唯识宗以三性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性三无性结合起来,称三性中道。《成唯识论》卷七曰:‘远离增...指由朝廷颁给度牒,证明其出家身分之出家人。相对者为私度之出家人。或指被任命为僧正、僧都、律师等僧官之出家人。...谓独自修行,觉悟而离生死之人,徒能自度,难以生起大悲心,兼济一切众生,则无法臻于佛果,故谓之舍悲障。 p6269...(术语)物之实质为体,体之无改为性,体即性也。...摄取净土之愿。为三愿之一。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关庄严净土之本愿。又作得净土愿、求佛土愿。慧远之无量寿经义...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等者。谓如实知色生及变坏。如实知受想行识生及变坏。是名修。 定者云何为定?谓于五取...【慈愍所缘】 p1266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慈愍所缘?谓或于亲品,或于怨品,或于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乐;...(仪式)为说法及供佛施僧之集会也。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圆觉经曰: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禅林用语。又作脱落身心。谓脱却身心之一切烦恼妄想,而入真空无我之自由妙境。此亦为如净禅师印可证明日僧道元之语...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道,如果说人道在临命终的时候,听到地...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颠狂心乱。鬼魅所著。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心无狂乱。离诸扰...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是顺境,坏的就是逆境。对于顺境和逆境,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冬至节后,就把经都包起来,大家一齐进禅堂,打禅七,末了还要...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〇年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二十四)八点四十五分,在佛号中安详...
巨岷(汉太原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巨岷。姓任氏。西河人也。父游于艺而贲丘园。母王氏戒受八关心归三宝。从妊岷也更好善缘。复求福利而生令子。及生年甫七岁志气敦笃。暂见佛像注仰欣然。父母知有宿因。或携入寺意欲忘归。至本郡净心院见宣远论师。志恋其房泣求摄受。二亲知不能阻其愿。咸皆可之。年十岁诵终法华维摩二经。日持十卷更无间隔。如执琉璃之器。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迨圆满足便习尸罗。克通开制之科。恒照欣戚之鉴。自尔大乘理趣经论精穷得其师门。则并部永和三学也。俾夜作昼。窗案是临不暇诸他。除研习义章修六事二因也。于大般涅槃经兼因明论。末年逾切。又传输金论尽屏余缘。各讲十遍。仍求辅亮博览群书。得义最精。又扬具美。寻禀纶言住城内天王院。与弟子俱供亿不亏传持无替。干佑元年汉祖以龙潜晋土之日。便仰岷名。特降庭臣赐紫衣号圆智大师。续有诏宣住崇福寺讲堂院。仍充管内僧正。经年而变法于晋。检策僧徒如风偃草。至干佑二年十一月五日无疾而终。于时四众含悲一城恋德。俗龄九十三。法腊五十四。乃遵西域茶毗礼。多投香水。或执旛花。黑白之众盈郊。黯[雨/对]之云蔽日。未容火灭。皆捧宝瓶待盛梁粟之形。同见熏修之体。时得舍利者随自因缘。或多或小。别得遗骨具表奏闻。汉主敕葬于西山天龙寺。凡事官供。起石塔敕谥号曰达识焉。
上篇:可止(后唐洛京长寿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下篇:恒超(汉棣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七] |
【信等心所何受何应】 p0871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此善十一、何受相应?十、五相应。一、除忧苦。有逼迫受,无...
无上世尊
禅头
三性中道
官僧
独觉舍悲障
体性
摄净土愿
证得诸漏永尽
慈愍所缘
法会
身心脱落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欲望的过患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遇到鬼魅扰害,应至心念诵供养地藏菩萨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以心境来转逆境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