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经名)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是与法华经之普贤...(人名)Śuddhipanthaka又Kṣudrapanthaka,又作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比毕洛迦】 p0387 法蕴足论一卷八页云:比毕洛迦,卽诸蚁子。...亦名:哑羊不语、不语法、禁语 子题:哑羊外道、哑羊外道 资持记释云:“如哑羊者,彼有哑 羊外道 ,受不语法。世有...(名数)八转声也。...(印相)辩才天之印也。离八叶印于左右而仰舒五指者。...(杂语)赖自己之定力,或佛力等,延长宿业所感之寿命也。据发智论十二并俱舍论三等,谓成就神通心得自在阿罗汉,对...(杂语)二菩萨皆在底沙佛所修行,释迦菩萨以极为精进超九大劫而成佛。...有相行菩萨者,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由此六地虽不喜乐而为诸相所间杂故。...【定异差别有多种】 p0808 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页云:又此定异,差别多种。或有流转还灭定异。谓顺逆缘起。或有一...【结法】 p1175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结法云何?谓九结。...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
若时不随顺,则都无所爱,尔时起贪爱,唯同于贸易。---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 若观察时,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则...
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每当那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清韵悠静的深远遐想,所以文人墨客咏钟的诗...从前,有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禅院去拜访一位禅师。与禅师见面之后,他们的谈话非常投机,不...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便欢喜,今生投胎做男人又喜欢女人的身体。如果无论何时何地都...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法门,象观想和观像,都不如持名念佛那样稳当保险。持名念佛稳...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十方诸...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这位长者子很会讲述航海及开船的方法,如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漩...
慧恭(益州招提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恭者。益州成都人也。俗姓周氏。周末废佛法之时。与同寺慧远结契勤学。远直诣长安听采。恭长往荆杨访道。远于京师听得阿毗昙论迦延拘舍地持成实毗婆沙摄大乘。并皆精熟。还益州讲授。卓尔绝群。道俗钦重。嚫施盈积。恭后从江表来还。二人相遇欣欢。共叙离别三十余年。同宿数夜语说言谈。远如泉涌。恭竟无所道。问恭曰。离别多时今得相见。庆此欢会伊何可论。但觉仁者无所说。将不得无所得耶。恭对曰。为性暗劣都无所解。远曰。大无所解。可不诵一部经乎。恭答曰。唯诵得观世音经一卷。远厉色曰。观世音经。小儿童子皆能诵之。何烦大汝许人乎。且仁者童子出家。与远立誓望证道果。岂复三十余年唯诵一卷经如指许大。是非暗钝懒堕所为。请与断交。愿法师早去。无增远之烦恼也。恭曰。经卷虽小佛口所说。遵敬者得无量福。轻慢者得无量罪。仰愿暂息瞋心。当为法师诵一遍。即与长别。远大笑曰。观世音经。如法华经普门品。远已讲之数过百遍。如何始欲闹人耳乎。恭曰。外书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但至心听佛语。岂得以人弃法。乃于庭前结坛。坛中安高座。绕坛数匝。顶礼升高座。远不得已。于是下据胡床坐听。恭始发声唱经题。异香氛氲遍满房宇。及入文。天上作乐雨四种花。乐则寥亮振空。花则氛霏满地。经讫下座。自为解座梵。讫花乐方歇。慧远接足顶礼泪下交连。谢曰。慧远嗅秽死尸。敢行天日之下。乞暂留赐见教诲。恭曰。非恭所能。诸佛力耳。即日拂衣长揖沿流而去。尔后访问。竟不知其所之。其寺久已湮灭。
上篇:法建(魏益州五层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下篇:法泰(眉州隆山鼎鼻山)[《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行事)Upavasatha,巴Uposatha,译为斋日,增长。起世因本经七曰:一一月中,有六乌晡沙他。注曰:隋言增长,谓受...
观普贤经
周利槃特
比毕洛迦
哑羊不语
八啭
开敷道印
延年转寿
弥勒释迦成佛前后
有相行菩萨
定异差别有多种
结法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是爱,还是交易?

寺院佛钟的起源与意蕴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