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结法云何?谓九结。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总报与别报之并称。又作总果别果。为法相宗所立教义之一。第八识之果,称为总报;前六识之果,称为别报;二者合称总...亦名:比丘相敬之意 子题:相敬为除慢法、三鸟兽相恭敬法、鵽鸟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所以 相 敬者 , 为除慢法故...(名数)四谛各有四相。灭谛之四相,为灭静妙离之四。旧译曰尽止妙出。俱舍论二十六曰: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三福田之一,谓人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就可以得到无量的福报。...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kārikā。全一卷。又作辨中边论颂、辩中边颂、中边分别颂、中边颂。弥勒菩萨造,唐代玄...(术语)旧曰作戒无作戒。新曰表戒无表戒。受戒者登戒坛,发表身口意之三业,而正受得戒法,名为表戒。此时受者体内...(杂名)谓佛也。佛生于西北梵地为法中之皇帝,故称梵皇。止观弘决序曰:古先梵皇,乘时利见。...(613-681)唐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修持净土甚力,疏净土三经,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每念一声佛,即有一光...【六现观系不系分别】 p0311 瑜伽七十一卷四页云:问:此六现观,几欲界系,乃至几不系?答:一、唯欲界系。一种一...(修法)依大云轮请雨经所说,劝请诸大龙王,以祈雨之法也。...(书名)二卷,后集一卷,宋释惠洪撰。本明编次。所纪皆禅门古德之嘉言善行。多订赞宁高僧传之讹。中颇自抒己意,发...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生。花四十九年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根器,做了深浅不同的...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教不甚了解的人见后常会问: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对于这个...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有的人看着别人信佛挺好,到寺院里,看着这些义工都快快乐...大历二年,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住在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 有一天,他在斋堂粥钵中,看见五色祥云,云内显现山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所以对这...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在一句佛号当中。所以当我们的心提起一...
结法
【法相辞典】
【结法】 p1175
上篇:超过三界所行之处 | 下篇:结生相续 |
(经名)人以爱为食,爱以无明为食,无明以五盖为食,乃至不信以闻恶法为食等。譬如大海以大河为食,大河以小河为食...
总报别报
佛制比丘相敬之意
灭谛四相
功德田
辩中边论颂
表戒
梵皇
善导
六现观系不系分别
请雨法
林间录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法照大师得文殊菩萨开示念佛法门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