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者,杂乱之义;染者,污染之义。合杂乱和污染,即指烦恼,通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为一切有漏法的总称。参考三杂...(名数)晋道安净土论所说。就净土与秽土之土体本质而论一异,立三种不成之义:一、一质不成,如维摩经佛国品所云:...(术语)Saṁghārāma,又作僧伽罗磨。略曰僧伽蓝,伽蓝等。译曰众园。僧众所住之园林也。玄应音义一曰:僧伽蓝,...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空无边处天众同分中。因此悕求。勤修加行。超诸色想。灭有对...(杂语)又曰故二。比丘在家时之妻也,对于出家时,谓之本,为配遇故曰二。五分律一曰:我与本二作不净行。...(术语)自一佛至一佛,自一佛至多方之佛,授手,嘱累法也。祖庭事苑四曰:泥洹云:佛将入灭,命罗汉十万比丘授手,...【亲近善友】 p1386 瑜伽四十四卷八页云:当知菩萨由四种相,方得圆满亲近善友。一、于善友,有病无病,随时供侍;...(喻)佛法的声音能惊醒梦中的人。...(修法)为降伏恶魔使用刀剑之法。以秘印秘咒行之。大元帅仪轨有其法。...(术语)比丘行乞食也。又云托钵、行钵。十二头陀行之一。遗教经曰:何况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资持记释云:“初二句蹑前起后。言等同者,谓上四事并资身故。房衣及药三事用稀,食用则数;发谓对境起心。食下,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因为,你越攀缘...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这个你要深...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就叫娑婆世界。所谓娑婆世界就...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当注意者,任作何...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
定异差别有多种
【法相辞典】
【定异差别有多种】 p0808 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页云:又此定异,差别多种。或有流转还灭定异。谓顺逆缘起。或有一切法定异。谓一切法,十二处摄,无过无增。或有领受定异。谓一切受,三受所摄,无过无增。或有住定异。谓一切内分,乃至寿量,一切外分,经大劫住。或有形量定异。谓诸有情,于彼彼有色生处所受生身,形量决定,及诸外分,四大洲等,形量决定。
上篇:定等觉支 | 下篇:味界 |
Chang'ahanjing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杂染
三不成
僧伽蓝摩
无明为缘造不动行
本二
佛佛授手
亲近善友
大法螺
剑轮法
行乞
食为大患故须作观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