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比丘行乞食也。又云托钵、行钵。十二头陀行之一。遗教经曰:“何况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维摩经弟子品曰:“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121~1206)日本净土宗僧。俗姓纪。曾于醍醐寺学密教,师事法然,入念佛门。宋乾道三年(1167)来我国,次年返日...(人名)对于晋之慧远称隋净影寺之慧远曰小远。...梵语 vyākarana,巴利语 veyyākarana。音译毗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伽罗那、和罗那。又作授决、受决、受记、受莂...【法威力】 p0760 瑜伽三十七卷一页云:二者、法威力。谓诸胜法,有广大果,有大胜利。是名法威力。此中法者,...又名末那识,为我法二执的根本。...【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p0706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二页云:问:何等有情、能修无量?答:有情种姓、略有二种。一...梵语 rāga-āvarana。五盖之一。即贪欲之烦恼能障碍、盖覆众生之心识,使不生善法。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解释盖之意...梵语 visaya,意为感觉作用之区域;或 artha,意为对象;或 gocara,意为心之活动范围。又译作境界、尘。(一)即根与...【五种平等心】 p0268 瑜伽四十六卷七页云:又诸菩萨由五种相,当知普于一切有情,其心平等。何等为五?一者、菩萨...七种能使人转凡成圣的功德法财。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严持戒律)、闻(听闻正法)、惭(于己...(术语)一、生观,观缘无无明生行,缘行生识,乃至缘生生老死,次第生起之相也。是为流转门。二、灭观。观无明灭则...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言。妄语是十恶之一,是指...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比如说我们一天从早到晚,一会上殿...
问: 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样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八轻中的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明天就到达,应该要有这份耐力,既然...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 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读书...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愿力的支持,还有一种智慧的观照...
行乞
【佛学大辞典】
上篇:行一念 | 下篇:行不退 |
(佛名)Viśvabhū,又作毗舍符,毗湿婆部,鞞恕婆附,毗摄罗,毗恕沙付,毗舍婆,鞞舍,随叶,浮舍。第三十一劫中...
重源
小远
授记
法威力
第七识
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贪欲盖
境
五种平等心
七圣财
生灭二观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十善业道之口业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何谓「中阴身」

人生的真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