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薄拘罗经曰:“薄拘罗作是说:诸贤!我结跏趺坐,于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半开而将满开之莲华也。秘密念佛抄曰:观音手执未敷莲,作开敷势,即此表示也。...【乐受】 为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作...【无行般涅槃】 p1075 俱舍论二十四卷三页云:无行般者:谓往色界,生已经久,加行懈怠,不多功用,便般涅槃。以阙...(杂语)檀者布施也。布施有二种,施法清净,近于佛道,谓之佛檀。反之谓之魔檀。智度论十二曰:檀有二种:一者魔檀...(术语)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论曰:复经三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子题:妄语以声相分业道、七处、语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古来翻经,约业显相,多云身口。今时正译,审定名体,...(杂名)又云教寺。对于禅院或律院而言,即天台华严法相净土等寺院之通称。...【触境】 又作触处,五境之一,是身根所对之境,为身识所缘的对象。《百法纂释》曰:‘触尘者,亦四大所造,乃色尘...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禅宗公案名。又作云岩扫地、云岩拂地。本则公案记述云岩昙晟接化道吾圆(宗)智,令其觉醒本来面目之因缘。从容录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印光大师校印版本)...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是每个人与阿弥陀佛的缘分不一样。所以表现各不相同。南无...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你也有业障,我也有业障,这个业障是...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道 (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 我们今天研读...王辉在上大学的时候,和阿梅相爱,两人感情很好。毕业时却因为一些误会,两人分手了。 几年后,王辉经人介绍认识了...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二不孝是什么,它的含意是什么。 方海权答: 不孝者三: 阿意...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 慧广法师答: 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
薄拘罗不偃卧
【佛学大辞典】
上篇:薄拘罗无病 | 下篇:薄拘罗省事第一 |
(名数)又名再往。谓再诠义也。止观七曰:一往然,二往不然。...
未敷莲华
乐受
无行般涅槃
佛檀
万行
妄语翻名审定
教院
触境
明达
二种心相
云岩竖起扫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留三分余地于人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夫妻之间多留一些空间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