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又云教寺。对于禅院或律院而言,即天台华严法相净土等寺院之通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说小乘之禅法。...(术语)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四足有情】 p0438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四足有情者:如牛等。...(名数)即宝胜,妙色身,甘露王,广博身,离怖畏之五佛也。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曰:曩谟宝胜如来,除悭贪业福德圆满...(名数)总合如上结门而立九结:一爱结,贪爱也。二恚结,瞋恚也。三慢结,憍慢也。四痴结,不了解事理之无明也。五...谓由阿赖耶识之变异而生起十一种识之差别。即:(一)身识,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识,即染污识。(三)受者识,又作能受...亦名:问事端绪、问其事宗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九问其事宗。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谓上座及秉法者言之。”资持...谓佛应众生之机而有十种不失时宜之教化。即:(一)成等正觉化不失时,指如来出现世间,既成佛道,随机应感,适彼时缘...指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华严宗本立四种法界,为与能观之智对应,故别立三重法界,即:(一)理法界,即统摄万物形成之...(人名)梵音Buddhaghośa,中印度摩伽陀人。纪元五世纪顷,渡航锡仑,阅读大寺之藏经。往昔阿育王派遣布教师于各地...慢者,依止萨迦耶见心高举为体,不敬苦生所依为业。不敬者,谓于师长及有德所而生憍傲。苦生者,谓生后有故。...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一) 思维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无论你受生为何等身,皆不能免死者,如《集法句经》云:若...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解自己。 在现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常因狭隘的心...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误会,甚至还有人拿出家人开涮,不知道这些看似很酷的行为,却...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二) 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 (三) 佛学虽博...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
教院
【佛学大辞典】
上篇:教相三意 | 下篇:教敕 |
(杂名)经之全部有由多品合成者。分一品而书写之,名曰一品经。各经均可书写其一品。而其例则由书写供养法华经为始...
达磨多罗禅经
法性
四足有情
五如来
九结
十一识
羯磨十缘第九问事端绪
十种化不失时
三重法界
佛鸣
慢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每个人的终极归宿,你了解多少呢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