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一)指绝离善恶二念。 (二)指彻达善、恶二见,住于绝对唯一之念。日僧指月慧印(1689~1764)之“坐禅用心记不能语...1、佛说法时听众共有四类,即 一、发起众,发起讲经的人; 二、当机众,听法就能获益的人; 三、影响众...于我国,指儒教、道教、佛教。于日本,则指神教、儒教、佛教。 p1233...行慧,梵名 Caritamati。音译作左里怛罗摩帝菩萨、惹[口*(颖-页+隶)]怛啰摩帝菩萨。大日经具缘品、秘密漫荼罗品等...即捐献金钱或物品以资助佛事之启建。儭,即布施之意,又作衬、嚫、[贝*亲]。一般称供养僧侣之钱为儭钱。南齐书张融...【业杂染差别】 p1220 瑜伽五十九卷十一页云:业杂染决择、我今当说。如先所说业杂染义,当知此业、亦由五相建立差...(杂名)香烟为云形者。最胜王经六曰: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威神之力。...指离言说文字,以心传于心。禅宗不立文字、不依经论,唯师徒直接面授,以心镜相照,传佛法大义,称为以心传心。释尊...全一卷。陈那菩萨造,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义净撰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列有陈那撰之因明八论,其中之...(术语)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诸烦恼也。总摄三界之诸烦恼为三漏。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漏已尽,复无烦恼。...(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七愿,或曰人天人致敬愿,或云天人致敬愿。...(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号加持,难事易解,利己利人,越念越精...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冤冤相报无尽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万一与人结了恶缘怎么办...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阿弥陀佛也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成了阿弥陀...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国道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型货车,有时候因为天气、...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要有智慧、一个条件是要有慈悲的心、另外一个条件是要...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失身 难再回 破门窗 保皇嫂 大义气 圣德传 流千秋 人邪...
乐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乐受】为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作用。在三受中,谓于身、心有适悦感受。在五受中,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乐受;于心则称喜受。然俱舍论卷三谓,第三静虑无身受,只有心受,安静而无分别,其适悦之受最重,故称乐受,不称喜受。见《成唯识论》卷五。
上篇:遮诠 | 下篇:乐果 |
【住持增上】 p0661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住持增上者:谓命根。由此增上力,众同分得住故。...
不思善不思恶
四众
内外三教
行慧菩萨
注儭
业杂染差别
香云
以心传心
取因假设论
诸漏
天人致敬愿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念佛是无上良药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