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本生事】 p0531 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本生事者:谓说前生菩萨行事。...(杂语)么洗者月之义,怛啰么洗者正月也。十二缘生祥瑞经曰:怛啰么洗。西域记二曰:制怛罗月。梵Caitra-māsa。...(术语)三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俱舍论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譬喻)盐原无香,以譬无法也。同于龟毛兔角。成实论二曰:世间事中,兔角龟毛蛇足盐香风色等,是名无。万善同归集...【无痴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成唯识论》曰:‘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名数)以车之二轮譬定慧。止观五曰:驰二轮而致远,翥两翅以高飞。同辅行五曰:二轮远运,譬定慧横周。【又】食轮...梵语 āsrava-ksaya, ksīna-āsrava。漏,烦恼之异称。以圣智断尽烦恼,称为漏尽。与“无漏”同义。大智度论卷三(...乃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四品。信者,闻而不疑;解者,领悟于心。法华经之第二品为方便品,第三品为譬喻品。因中根之...(?~1086)宋代临济宗僧。浙江义乌人,为傅大士之后裔。字万宗。三岁出家,七岁受菩萨戒。遍历诸方,参谒石霜楚圆...(本生)贤愚经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曰:昔宝镜王有二王子,兄云善事,弟云恶事。二人共入海求宝,弟窃刺兄眼,使为盲人...全一卷。唐代师利撰。略称瑜伽法镜经。今仅存敦煌本残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包括第一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问: 在多年前我受过菩萨戒,可戒场对戒条只字不提,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知道戒条是什么,请问这算受戒吗?如犯戒又算...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以他的智慧能力来说应该堪登菩萨位...一个道场如果没有正法,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佛教没有正法,佛教就失去灵魂。庙盖的再大,只是一个表相、...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前些时,我在台湾的一位朋友辛苦存了好几年...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很简单,只要你对观音菩萨有信心,你就能弘扬。弘法的过程,文...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八个识,在佛法里边,通常就说到六...八难,佛学词汇。难是讲遭受灾难、遭遇到困难,这是专指没有机缘接触到佛法。佛经上经常说,一切众生最严重的灾难、...
遮诠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遮诠】以否定的方式来表达的,谓之遮诠。佛教中、特别是空宗,通常以此方式表达最高的真理、或觉悟的境界。因为真理或悟境,都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对境界,而我人的语言、概念,都是相对性的,只能表达相对性的现象,不能表达超越相对性的绝对理性,基于此,唯有以否定方式表达。如说赤色,不直说赤,而说非青、非黄、非白,以表达是赤。
上篇:遮表二门 | 下篇:乐受 |
(公案)临济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你,...
本生事
怛啰么洗
计度分别
盐香
无痴心所
二轮
漏尽
信解品
赞元
善事太子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受戒没学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吗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推荐】慧律法师谈正法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