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āsrava-ksaya, ksīna-āsrava。漏,烦恼之异称。以圣智断尽烦恼,称为漏尽。与“无漏”同义。大智度论卷三(大二五·八○中):“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瑜伽师地论卷二、俱舍论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参阅“无漏”5128) p582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使往生极乐者,得说佛一切智境界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六顺不退法】 p0306 集异门论十五卷四页云:六顺不退法者:云何为六?答:一、于佛有恭敬住。二、于法有恭敬住。...指五浊与十恶。五浊,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盖住劫中人寿减至二万岁以后,即产生此五种浑浊不净之法...为六局所属之行者。担任六局(首座、书状、藏主、知客、知浴、知殿六头首)之职者,称为执局。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大...形容无常迅速之用语。出息,指呼气;入,指吸气。盖生死无常,呼气之际犹不能保证是否可安然至吸气。止观辅行传弘决...(杂语)释迦菩萨修禅时,地之生草,穿菩萨之肉,上生至于肘云。见观佛三昧海经。雪窦祖英集上曰:芦芽穿膝。...梵语 aprāpti。即不使法成就,称为非得。为“得”之对称。乃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非得有不获、不成就...【诸障因缘】 p1347 瑜伽三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遍知诸障因缘?谓能遍知初怯弱障有六因缘。一、由先业增上力故;或...(术语)二回向之一。谓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共往生安乐净土,谓之往相回向。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因明用语。指立(立论者)、敌(问难者)共同许可之同品。同品系指与宗(命题)之后陈(述语)同类者,有“宗同品”...(一)谓得法者由法喜之心,而怜悯未得法之迷者。或指佛菩萨之爱护慈念众生。 (二)谓自己由证悟而爱着善法。天台宗十...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时,恐怕就空不了。 这时,你不要想说该不该...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饮食习惯,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健康,也就是说,你对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多少,...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淫,身体香洁...《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
漏尽
【佛光大辞典】
上篇:漏无漏 | 下篇:漏尽比丘 |
为密教修法之一。即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于尊像前行护摩法,以祈愿灭罪生智、往生净土,或为亡者祈求冥福而修之秘法。...
说一切智愿
六顺不退法
浊恶
执局行者
出息不待入
膝芦
非得
诸障因缘
往相
共同品
法爱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世间三种最胜香
生活中的最佳食物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