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梵语苏达多。译曰善施。善施与人之义。西域记六曰:“苏达多。唐言善施。旧曰须达,讹也。”Sudatta。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Anuttara,佛十号之一。无上之士夫也,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士。涅槃经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术语)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是谓唯心。亦云唯识。心者集起之义,集起诸法故云心,识者了别之义,了别...【无施与乃至无妙行恶行】 p1095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一页云:诸有此见、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恶行,...【二种灭】 p0022 显扬八卷四页云:灭者:有二种,应知。一、暂时灭,二、究竟灭。暂时灭者:于已成熟已解脱有...(杂名)袈裟之缘色不定,此言甲地之为青色者。又作青行。...梵语 pātra,巴利语 patta。系钵多罗、钵和罗之略称。又作钵盂。乃僧尼所常持道具(比丘六物、比丘十八物)之一,...指在加行位中之修行者,调练其根性,使成胜根。与转根、增进根(梵 indriya-vivrddhi)同义。即藉由道力之故,令根...前言世间,而略说世间义。兹言出世,亦略明出世间义。兹之所言出世间义,亦就前世间观相,相对所转之出世间观相耳。...(杂语)量名。俱舍论十二曰:七虱为 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五种乞求者】 p0267 瑜伽七十二卷三页云:言乞求者,略有五种。一、求饮食。二、求衣服。三、求房舍。四、求病缘...(图像)其像不一,一为双身抱合之像。大圣欢喜形像品仪轨曰:夫妇二天,令相抱立,其长七寸,或五寸作之。二天俱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果船上的人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善业力。 颂一: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要收摄感受。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是一...
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开始的,要是说生命有开始,那生命就没办法结束,有真实的因,你就不能消灭!所以妄想无因可寻,达...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正式所摄受的还是加行位,但是古...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要是过了,势必过犹不及。 有这么的一个人,朋友邀请他到...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
善施
【佛学大辞典】
上篇:善事太子 | 下篇:善施太子 |
【欲色无色界无学补特伽罗】 p0991 集论七卷十三页云:何等欲界无学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无有...
无上士
唯心
无施与乃至无妙行恶行
二种灭
青甲
钵
练根
出世间义
一麦
五种乞求者
形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修不净观,累积往生的力量

【推荐】应该怎样观察我们的色身

【推荐】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量

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