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量名。俱舍论十二曰:“七虱为 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ā?a,巴利语 pāsa。音译播舍、皤赊、波舍。又称金刚索、罥索、罥网、宝索、珠索。略称索。为战斗或狩猎之...(一)指所缘之境与能观之心。三论玄义(大四五·七下):“内外并冥,缘观俱寂。” (二)宋代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详。...(术语)四无畏之一。于大众中,以生死果报之苦道为狮子吼而无所畏也。...亦名:无主房戒制意 子题:比丘自造房开意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六,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就制意中。(...全一帙。日本矢吹庆辉(1879~1939)编。庆辉自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搜集之数千件敦煌出土古写本中,摘选有关佛教之...【念根】 p0803 法蕴足论九卷五页云:云何念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布萨之际,以香水洗手时所唱之偈。偈云(大八二·四三二上):“八功德水净诸尘,灌掌去垢心无染;执持禁戒无阙犯,...亦名:地了时 子题:阎浮树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多论云,明相三种:日照阎浮树,即有黑色;若照树叶,即有青色;...即 (a)、 (va)、 (ra)、 (ha)、 (kha)等五字。此五字依次为地、水、火、风、空等五轮之种子,故称五轮字...分别支者,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由十二支缘起差别故。何等十二?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菩萨)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其受戒及外形等之异同颇有诤论,以梵网为宗者,谓声闻僧之外有菩萨僧,外相虽与声闻僧为...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中所说:夜半来,天明去...修行的法门很多,八正道是其总纲,扩展开来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是出生一切无...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些人认为自己苦恼,对一般常识缺乏,对...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它就是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所谓的...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静 洒脱自在的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谢,四川绵竹县人,出家前学道于成都唐禅师(处寂禅师...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佛两千声,然后忏悔,回向。弟子以念佛为正行,兼修《宝箧印陀...
一麦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途 | 下篇:一麻 |
【善法差别】 p1140 瑜伽三卷八页云:又如经言;善不善无记者;彼差别、云何?谓诸善法、或立一种。由无罪义故。或...
罥索
缘观
说尽苦道无所畏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制意
鸣沙余韵
念根
香水偈
明相
五轮字
分别支
菩萨僧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人生的短暂
信、进、念、定、慧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流水下山非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