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生活在三界中的人们有八种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573~649)唐代僧。河东人。字玄素。九岁学佛,修习法华教义。十五岁从新罗僧玄光学成论。十七岁即于海盐之光兴寺...亦名:过量坐具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过量坐具戒八十七。自下四戒(过量尼师坛戒、过量覆疮衣戒...得者,谓于善不善无记法。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善不善无记法者,显依处。若增若减者,显自体。何以故?由有增故说...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大智、大悲之三德。 一、佛部,此为如来之大定; 二、莲华部,此为如...(术语)五欲之污染真性者。法华经譬喻品曰: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着深故。...指完成剃度而未列入等级之一般僧侣。与“凡僧”同义。又未嗣法之僧亦称平僧。[莹山清规卷上月中行事](参阅“凡僧...(一)梵语 mahā。音译摩诃、么贺,指自体宽广、周遍含容。或指多、胜、妙、不可思议。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三之二(大三...【囖菟罗国】 p0950 西域记四卷七页云:囖菟罗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膏腴,稼穑是务。庵...(人名)梵音Bhadrika,佛成道后,于鹿野园济度五比丘之一人。甘露王之子也。...【遣虚存实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为第一种观法。即以为此心之境,是遍计所执...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有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莫名其妙地热情,有的时候又无端地冷漠;有的时候,我们与别人打招呼,而对方却视而不见;有时...【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①。其...第一个是闻名脱离三恶趣苦。能够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如法修行,能够永不历三恶道苦。因为内心不起贪、瞋、痴,...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能够学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萨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修行的法门和成佛的过程,我们人人都是佛,只是佛性被...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
等行
【阿毗达磨辞典】
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法前约助伴,决定建立俱有因中,唯说大种及所造色者,此但略摽纲目,以心心法互不相离性,决定故,亦助伴摄。若尔不应别立相应因诸心心法亦共有因所摄故,虽尔然义有异,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互不相离,此等行故立相应因,非唯共有义,如心心法。
上篇:道谛 | 下篇:等至建立 |
【界施设建立】 p0866 此为有寻有伺等三地五门建立中第一门,此门复由八相建立。如瑜伽四卷一页至五卷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