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有五种,谓资粮道、方便道、见道、修道、究竟道,如是五种依道自性及眷属,以显道谛差别。
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禅定时,呼出吸进的气很粗。...(地名)山名。在浙江定海县东海中,梵名补陀洛迦,华言小白华也,亦名补陀山,又名梅岑山。相传以梅福名,山有大寺...又作围绕。包围环绕之意。即绕右旋而敬礼,一般多指右绕三匝。据贤愚因缘经卷九载,佛世时,须达长者不知礼拜供养佛...【善根依八事生】 p1146 瑜伽五十五卷六页云:问:善根生时,依几种事而得生耶?答:若略说、依八种事。一、施所成...梵语 anarghya。无法计数价值之谓。如无价衣、无价宝珠等,皆为形容该物珍贵之语。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二下...子题:沙门释子不得捉金银、不得捉金银、日月四患、沙门四患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罗阅城,有一大臣,为跋...(术语)三性之一。空烦恼所知二障而显之真理。诸法真实之体性也。曰真如、曰实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槃、皆同体...【见苦所断法】 p0641 品类足论七卷八页云:见苦所断法云何?谓若法,随信随法行苦现观边忍所断。此复云何?谓...古印度的逻辑学说。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即知识,智慧。是通过宗、因、喻所组成的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故事)十大弟子中以迦叶为头陀行第一。增一阿含经三曰:十二头陀难得之行,所谓大迦叶比丘是。法华文句一曰:增一...【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p1357 杂集论二卷十一页云:由此道理,诸蕴界处,三法所摄。谓色蕴,法界,及与意处。由色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说盂兰盆经...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你观察过天上的云吗?你注意看,有时候云的形状就好像一朵花,然后它开始改变,变成一棵树、一头牛、一条鱼;如果你...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曾有...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题在《药师经》的前面,就赞叹...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做土匪强盗,当然是个好人,怎么会有什么缺...
我给大家讲一个记录在经典里面的真实故事,主角是佛教里面唯识派非常重要的一位导师印度无著菩萨。 无著菩萨刚开始...
现在这个时代在佛经里边叫做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有一个典型的状况,也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佛法。甚至很多时候...
道谛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今于此中依四圣谛以其作用显道体相。
上篇:等心不相应行法 | 下篇:等行 |
【四谛建立】 p0439 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十页云:问:此四圣谛、云何建立?为依实事、为依因果、为依现观、而建立耶...
喘息
普陀
围绕
善根依八事生
无价
畜钱宝戒缘起
圆成实性
见苦所断法
因明(Hetuvidya)
头陀第一
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肯放下执著,当下就解脱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能令世与出世间圆满的药师法门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

业力的累积,让我们看不到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