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三界中的人们有八种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杂语)胎藏界曼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一)又称法幢。即庄严佛菩萨之旗帜,常以诸宝严饰。据大日经疏卷五载,幢上置如意珠,故称宝幢。观无量寿经(大一二...梵语 vitasti。又作磔手。乃古代印度之尺数名。搩,张开之意。搩手,即张开拇指与中指之距离,故一搩手,相当于今之...(?~618)隋代僧。荥阳(河南)人,俗姓郑,名颋。早岁以才学著名于宁州(甘肃),官至五品。炀帝崩逝后,不复任...(杂语)幻化与阳焰也。玄义一上曰:心如幻焰,但有名字,名之为心。...(?~1979)生年、籍贯、事迹等均不详。编著有佛学讲义、入佛指南等书,并有印度宗教史等译作,均为重要之佛学入门...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比喻止观观法之成就坚利,犹如金刚。依天台宗之解释,止观即定、慧二法。止,谓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之...谓根机纯熟而堪受圆教之闻法。在天台宗中以圆闻为十信位之前、观行五品之初。若广泛言之,则“名字即”以上之闻法皆...(杂名)藏住持衣财之处,此方所谓眠藏。见象器笺一。...(1169~1207)日本净土宗僧。师事源空。曾与遵西等人唱诵六时礼赞。建永元年(1206)于鹿谷举行别时念佛会。翌年,...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才能见到佛来接引呢? 大安法师答: 佛无所不在,是指他的...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说的话就能相信,可见古人的淳朴,口说即可为凭。我们现在说...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修学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人生...比利时有一本杂志,把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提的问题是:来到这个年龄,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呢?然后...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心法,十一位善法之首。信心就是清净的意思,心净为体。我们对...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系? 大安法师答: 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然...
三界八苦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界藏 | 下篇:三界火宅 |
【道谛】 p1237 瑜伽六十四卷十页云:云何道谛?谓资粮道、若方便道、若清净道、如是一切、总略为一,说名道谛。世...
阿难密号
宝幢
搩手
智命
幻焰
高观如
回心戒
金刚观
圆闻
衣钵阁
住莲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行善妙方有十味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信」字,德之端也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