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188)宋代临济宗僧。浙江天台人,俗姓卢。号混源。十二岁出家,师事资福道荣。十六岁受具足戒,习天台宗教法。历参径山大慧宗杲、雪巢法一、此庵景元诸师。后参谒泉南之晦庵弥光,并嗣其法。乾道七年(1171)驻锡于苕溪上方寺,其后历住紫择、鸿福、万年等寺。淳熙十一年(1184),敕住净慈寺。十五年示寂,世寿六十九,法腊五十四。著有混源密和尚语要一卷。[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一、五灯会元卷二十] p623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界名)谓之补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术语)寄归传三曰:阿遮利耶,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1837~1909)清代政治家。河北南皮人。字孝达,一字香涛。十六岁即乡试合格,并举进士,屡督学典试,注重经史实学...(?~1652)清代临济宗僧。吴江(江苏)人,俗姓赵,本名庾先。字大庾。幼年从学于伯父汉月法藏。顺治三年(1646)...(1280~1364)元代临济宗僧。明州(浙江鄞县)人,俗姓郑。少常终日一语不发,夜则趺坐,母甚嫌之,辄推之使仆,终...(山名)为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八十二曰:九华山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顾野王舆地志:上有九峰,千仞壁立,周围二...【于断不遮止】 p0748 集异门论三卷一页云:于断不遮止者:如有一类,为断不善法,为圆满善法;勇猛精进,炽然...(一)指地前薄地凡夫之发心。(二)密教中,特指初地;系因已达初地,乃可远离一切烦恼,开发自心之本有金刚宝藏,显发...(术语)凡夫习善习恶之是非行动也。释门归敬仪中曰:凡习寄缘。...(549-623)隋代僧,金陵人,俗姓安,因居浙江会稽之嘉祥寺,故后人称为嘉祥大师,著作很多,为三轮宗的代表人物。...(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遇凡夫上根利智,直示真法,闻即顿悟,全同佛果。...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坚持原则本来是正常的, 问题是:你所坚持的究竟是原则?还是自己的偏见? 如果对任何事都坚持自...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有。那我们有些个道友打工,有时候还怕老板炒鱿鱼把你炒了,工...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载,悉达多太子发心,以利剑自剃须发...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之,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决非我们思量分别之所能...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第二个功德,好,我们把它念一遍: 涅槃,...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杀生,还要护生,从救护人类而扩大到救护(人以外的)众生,当前...
昙密
【佛光大辞典】
上篇:昙晟 | 下篇:昙无成 |
【阿僧伽】 西域记:唐言无著,是初地菩萨,天亲之兄。佛灭千年,从弥沙塞部出家。三藏传云:夜升睹史陀天,于...
观音净土
轨范师
张之洞
行韬
松隐茂
九华山
于断不遮止
真正发心
凡习
吉藏
逐机顿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圣严法师《坚持的是原则还是偏见》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玄琬和尚的故事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三种涅槃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