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日僧荣西(1141~1215)录。本书系依中、印饮茶之风,援引尊胜陀罗尼破地狱法之秘钞、尔雅、茶经等书,说明肝、肺、心、脾、肾五脏与酸、辛、甘、苦、咸等五味之关系,以及吃茶之功能、茶树之栽培等,并说服桑等之养生法。传本有初稿本及再治本。初稿本藏于镰仓市扇谷寿福寺,为日本南北朝时期之写本。 p49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悉昙字 (hrīh)。又作纥利、缬唎。密教视此为金刚界阿弥陀佛之种子,又通观音萨埵之种子。此系由贺(ha)、啰(r...(810~889)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阇崛山派之祖。又称品日。俗姓金。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兴德王六年(...【无表色是实有证】 p1084 俱舍论十三卷六页云:又诸无表、无色相故;毗婆沙说:此亦实有。云何知然?颂曰:说三无...梵语 ādīptāgāra。比喻迷界众生所居住之三界。火喻五浊等,宅喻三界。语出法华经七喻中之火宅喻。众生生存于三...指外道之三宝。据百论疏卷上之中载,外道谓非唯佛陀独称世尊,彼之诸师亦具内外诸德,同为世尊(世之所尊)。书中并...(杂名)僧之异名。释门正统四曰:唐宣和元年,诏革释氏为金仙,菩萨为大士,僧为德士。宋费衮梁溪漫志曰:宣和庚子...受,指寿。又作业寿。谓依先业所感之寿命,即依宿世业因而定之寿命。 p5498...(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不空译之理趣经外,异译之理趣经也。...亦名:谏造六聚 子题:二种痴、二种智、真供养、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见造六聚罪者,屏处...【离随烦恼】 p1425 瑜伽九十八卷十七页云:远离尘点所起后有诸业杂染;是故说名离随烦恼。...梵名 Upade?a-sāhasrī。为八世纪顷之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宗教改革家商羯罗(梵 ?avkara)撰,以问答方式阐论其教...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过去生中因闻《大涅槃经》而获不可思议果报的本生故事 无量劫...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必先探其病之源,然后施之以药。 救世亦然:救世必先救心,...问: 因忧郁症轻生的情形经常发生,虽然很多人还没有严重到想自杀的程度,但在生活中也是被忧郁缠身,闷闷不乐。如...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成熟,只要你一次次面对挑战、一次次克服困难你才能逐步走向成...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加诵《地藏经》?另外还想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还要念阿...
吃茶养生记
【佛光大辞典】
上篇:揞黑豆集 | 下篇:单 |
(术语)使者烦恼之异名。戒取之烦恼也。五利使之一。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戒取者,谓诸外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如...
纥利俱
梵日
无表色是实有证
火宅
外道三宝
德士
业受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众主谏造六聚
离随烦恼
问答鬘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
圣严法师:得了忧郁症要怎么办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