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三卷六页云:又诸无表、无色相故;毗婆沙说:此亦实有。云何知然?颂曰:说三无漏色,增非作等故。论曰:以契经说:色有三种。此三为处,摄一切色。一者、有色,有见有对;二者、有色,无见有对;三者、有色,无见无对。又契经中,说有无漏色。如契经说:无漏法云何?谓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所有色,不起爱恚。乃至识亦然。是名无漏法。除无表色,何法名为无见无对、及无漏色。又契经说:有福增长。如契经言:诸有净信,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有依七福业事,若行、若住、若寐、若觉、恒时相续,福业渐增,福业续起。无依亦尔。除无表业,若起余心,或无心时,依何法说福业增长。又非自作。但遣他为;若无无表业,不应成业道。以遣他表、非彼业道摄。此业未能正作所作故。使作所作已,此性无异故。又契经说:苾刍当知,法谓外处。是十一处所不摄法。无见无对。不言无色。若不观于法处所摄无表色者;此言阙减,便成无用。又若无无表;应无八道支。以在定时,语等无故。若尔;何故契经中言:彼如是知,彼如是见,修习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皆至圆满。正语业命、先时已得清净鲜白。此依先时已得世间离染道说。无相违过。又若拨无无表色者;则亦应无有别解脱律仪。非受戒后,有戒相续。虽起异缘心;而名苾刍等。又契经说:离杀等戒,名为堤塘。戒能长时相续,堰遏犯戒过故。非无有体,可名堤塘。由此等证知实有无表色。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p03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卷一页云:于不动心解脱说无相声者;如说:大德瞿达多!当知贪欲瞋...【未知欲知根】 p0489 如三根中说。 二解 如三种漏根中说。 三解 杂集论十卷十一页云:未知欲知根者:谓于加行道,...(术语)谓无有过于此者。善见律一曰:无上者。诸法无能胜也。华严大疏钞十三曰: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净土论注...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音译作萨多婆、萨埵嚩、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方便业】 p0375 佛地经论七卷十一页云:其余二智及净法界,与诸功德为所依止,能起种种利有情事;名方便业。...又作四非常偈。指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所说无常、苦、空、无我等义之偈文。共有八偈,分为四节,一节各有二偈,次第...(修法)忏法之仪式也。法华忏法,方等忏法,观音忏法,弥陀忏法等。佛祖统纪三十三曰:僧传称:汉魏以来,请僧设供...(术语)胎藏界之中台称为八叶院。即八叶之莲华,有中胎八叶之九座,而九尊住立,其中胎之尊即胎藏界之大日如来也。...指梵王、帝释、四天王等守护佛法之天界善神。...(流派)谓胜论师所立十句义之宗旨。...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此学法女,无戒体也,但受别教,位过沙弥。如上已解,恐忘故重言之。以人不解,谓分三众,有...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学佛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其实,这种想法不切实际,钱财是世间宝...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就是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断地轮回,没完...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就这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八个字...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该吃动物。因为动物也是一个生命,一个...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扫不动一点尘埃;月光能够照穿澄澈的潭...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好好地到寺院来...
无表色是实有证
【法相辞典】
【无表色是实有证】 p1084
上篇:无分别智等流 | 下篇:无漏法不立识住 |
(譬喻)发空空之声之鸟也。以譬不知真空妙理而滥言空。止观八上曰:诸位全无,谬谓即是,犹如鼠唧,若言空空,如空...
不动心解脱亦名无相
未知欲知根
无上
有情
方便业
四无常偈
忏仪
八叶之中尊
天部善神
食米斋宗
式叉摩那体同沙弥尼无别戒体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玄奘西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