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八卷十七页云:远离尘点所起后有诸业杂染;是故说名离随烦恼。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印相)印相名。译曰供养法印。见陀罗尼集经五。梵Ārgpya-mudra。...景德传灯录里,说药山惟严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话语...(术语)空假中三观之中,中不惟为中观之一,空观假观亦谓为中也。止观五上曰: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能”与“所”之并称。某一动作之主体,称为能。其动作之客体(对象),称为所。例如能见物之“眼”,称为能见;...【无瞋善根】 p1062 集异门论三卷七页云:无瞋善根者:无瞋云何?答:谓于有情,不欲损害;不怀栽杌;不欲扰恼;非...【境】 境为感觉作用的对象,又作境界、尘。即根与识的对象,亦即心与感官所感觉或思惟的对象。引起眼、耳、鼻、舌...(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乾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譬喻)渡河津之梁筏。以譬道谛。智度论十一曰:涅槃之津梁。...(术语)Samāpatti,禅定之一种。又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又希麟续音义曰:三摩钵底,梵语也,此云等至...又称均善论、均圣论。治城沙门慧琳撰。为南北朝时引发佛教界有关“神灭不灭”论争之主要论文。作者慧琳乃刘宋高僧道...【趣入自性】 p1327 瑜伽二十一卷十六页云:云何趣入自性?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本性成就涅槃种子。若于尔时,有佛...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净界法师答: 理观,简单的讲,就是对道理的观察,佛...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就是我们说的要不随妄转的意...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青草和绿叶是平凡的,可只...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里的酒闻名京城。鲁宗道常在下班之余,换下官服,一个人去那里...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就是心中没...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宿因厚而现善浓,则多劫之重报,转而现生轻受。罹灾戾而猛修持,则娑婆之痛苦...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
离随烦恼
【法相辞典】
【离随烦恼】 p1425
上篇:离系 | 下篇:离欲依止 |
【八万法蕴】 p0078 俱舍论一卷二十页云:论曰: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
阿伽母陀罗
鹦鹉学舌
一中一切中
能所
无瞋善根
境
圣多罗菩萨经
津梁
三摩钵底
白黑论
趣入自性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平凡决非浅陋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