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ku?alo dharma-cchandah。指缘无漏法而起之贪欲。俱舍论卷十九(大二九·一○二中):“若缘无漏,便非过失,如善法欲,不应舍离。(中略)住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谓随眠。”然窥基之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大四三·四四四上):“萨婆多师缘无漏贪,是善法欲;今大乘说,爱佛、贪灭,皆染污收。”即以善法欲为小乘之善,大乘则认为皆系染污。[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 p488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心地观经一曰: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此一偈说无相之三轮故云...【三自性为何等智所行】 p0220 瑜伽七十四卷二页云:问:遍计所执自性,何等智所行?为凡智耶?为圣智耶?答:都非...又作手印、印契,即密教用来标帜诸尊各自内证三昧及本誓之外相。...【具分修作意】 p0825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具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二分双修。...(术语)宿昔之作业也,单以宿作为一切之因,是宿作外道之执计也。...(名数)六波罗蜜多也。唯识论九曰:六到彼岸菩提分等自利行摄。...凡十卷。唐代僧思托着。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思托随同鉴真赴日本,于延历十年(791)撰辑日本自有佛教以来至延...【极推寻】 p119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极推寻者:谓取彼随好故。又云:极推寻者:谓伺察心。...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双舍两非。盖三界之中,一切行业,无非三种,善恶不动三者是也...(术语)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880~946)(一)五代僧。北燕蓟门人,俗姓巨。幼即出家,礼蓟州温泉院道丕为师。二十岁,于金台宝刹戒坛受具足戒。...(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着禅房的门,有一块青石突兀地高出地面一寸有余。 多少年来,...
【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佛的,不论是在家、出家,都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应...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没...
除了夫归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 《圆觉经》中说:若诸世界,...
美国度轮老法师(宣化上人)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寺参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与两位客僧在佛殿旁纳凉,老和...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出家)功德胜。 最胜之儿出家真...
善法欲
【佛光大辞典】
上篇:善法堂 | 下篇:善法派 |
乃“多念灭罪”之对称。谓由信心之一念,或由一声至诚之称名,即能消灭烦恼罪障。 p51...
三轮清净偈
三自性为何等智所行
印相
具分修作意
宿作
六到彼岸
延历僧录
极推寻
离动亦不住静
无生法
师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知苦才能离苦

五戒之邪淫戒

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