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宿昔之作业也,单以宿作为一切之因,是宿作外道之执计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生有】 《俱舍论》卷九曰:‘二者、生有。谓于诸趣结生刹那。’《发智论》卷十九云:‘云何生有?答:生分诸蕴。...【八种分别】 p0077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八种分别?一者、自性分别。二者、差别分别。三者、总执分别。...【不善言说想】 p0332 杂集论一卷九页云:不善言说想者:谓未学语言故;虽于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为色。故名无相想...巴利名 Vinaya-pitaka。系以巴利语记载锡兰分别上座部所传之律藏,属巴利三藏之一。佛陀所制定有关戒律之诸规则,集...【如理作意】 p0578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名为如理作意?谓从善士,闻正法已;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奇...(术语)大涅槃也。涅槃,一译寂灭。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语寂灭海终不能至。...积修行之功,因而觉悟,归返自己本来之面目,称为骑牛归家。乃廓庵所撰“十牛图颂”之第六。颂云(卍续一一三·四六...梵名 Vasudatta。意译财施、有善施行。据八十华严卷六十二载,文殊师利至福城(六十华严则为觉城)附近大塔庙处说法...(术语)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为存在,然于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着在非即非...又作小戒、声闻戒。指小乘律所制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亦即四分、十诵等戒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术语)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法数者强凿成三千之数量。...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
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机警。袁尚宝为这位童子看相,认为对主人不利,所以吩咐朋友赶走这位...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首偈子如何解释?其主要意涵为何?出处为何?谢谢法师,...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随手扔进他的背包中。一天,修道人遇到一个又饥又渴的旅行者。...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道理。所以我们对这一世的所作所为造什么业...
宿作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宿因 | 下篇:宿作外道 |
(杂语)译曰不要语。见四阿含暮抄上。...
生有
八种分别
不善言说想
巴利律藏
如理作意
大寂灭
骑牛归家
婆须达多
非即非离蕴我
小乘戒
三千威仪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培植善念-童子改命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比宝石还贵重的东西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