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手印、印契,即密教用来标帜诸尊各自内证三昧及本誓之外相。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能闲居】 p0893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能闲居者:谓依所有边际卧具,远离而居;修三摩地,令现在前。依三摩...(图像)又名十七尊曼荼罗。于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福尽】 p1282 杂集论六卷五页云:云何福尽?谓非时死。卽非福死。此约非时没说。以彼有情、贪着定味,福力减尽;...(界名)十界之一。诸佛之境界也。梵网经上曰: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又】佛之国土也。...【释眠经】 p1455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 复次当释眠经。谓勤修习内心寂静奢摩他行诸苾刍等、为欲断除诸随烦恼,应...梵名 Majju?rī-vikrīdita-sūtra。凡二卷。那连提耶舍译于隋代开皇二至五年(582~585)。又称大庄严法门经、文殊...亦名:尼中五受、比丘尼受戒法五种、受比丘尼戒法五种 子题:八敬受具、二十众受具、遣信受具、小年曾归受具、边方...(天名)Viṣṇu,又作毗瑟纽、毗纽、韦纽、毗瑟笯、毗瑟怒、毗搜纽、毗瘦纽。那罗延天之别名也。又为自在天之别名...(术语)法华经方便品偈曰: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台家释之曰:正者,对傍而言。直者,对曲而言。非通别...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称作悟。佛教旨在引导众生转迷成悟,由凡夫至佛果。迷则轮回转生,悟则...(人名)Dharmarakṣa,比丘名。又作昙摩谶,昙摩罗忏,昙谟谶。译曰法丰。高僧传二曰:昙无谶,或云昙摩忏,或云昙...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时,恐怕就空不了。 这时,你不要想说该不该...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扫地的人有五种情况不得功德,是哪五种...许多朋友其实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担心健康的问题而不敢吃素。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素食的文化...
明清以来,世间人对于佛教或佛法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中,更将佛门边缘化。看到磕头拜佛的,嗤...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会被天魔、鬼道或一些精怪所乘,附在您的身上。那时,你的确...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
第四有盗心,即内心作种种筹量,意图非理侵损他人财物,谋取私利。如《五分律》云:以谄心、曲心、嗔心、恐怖心而取...某个小乡村里,有位妇人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可爱的男婴,但是男婴到了周岁时仍不会爬行,他的父母著急地四处求医...
印相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印契 | 下篇:印光 |
(人名)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姓李氏。武津人。心爱法华,借本入冢,对经涕泣。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所摩顶上,隐...
能闲居
五秘密曼荼罗
福尽
佛界
释眠经
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尼受戒法五种
微瑟纽
正直舍方便
迷悟
昙无谶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肉食并非增强身体耐力所必需

佛门里面为何有「三多」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