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1940)清末民初之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陕西郃(阿-可)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师毕生弘扬净土,常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学行俱优,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第一尊宿。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四种内法种子】 p0452 瑜伽十四卷二页云:略有四种内法种子,遍摄一切诸法种子。一、世间种子。二、出世种子。三...Za'apitanxin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简称《杂心论》。印度法救著,南朝宋僧伽跋摩译。11卷(或作14卷)。此前...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兹言身之分别,凡圣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论佛身。凡夫...指不滞于一处,表示自由自在之境界;犹如宝石,置于日光下,呈现种种色,青黄赤白等,无有定色。此系出自南本大般涅...子题:敬有三品、礼敬有三品、三品礼敬、口礼、九品礼、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稽颡、顿...【具杜多行与具净戒行差别】 p0825 发智论十八卷十七页云:如说我弟子中,大迦叶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方广者,谓菩萨藏相应言说,如名方广,亦名广破,亦名无比。为何义故名为方广?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术语)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愿使国中人天无有好丑之差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术语)出离世间之净业也。...(一)位于浙江杭县。又称中峰寺,古称天竺寺。座落于稽留峰北侧,隋开皇年间(581~600)肇建,晚唐为禅僧修静之所,...【恚寻自害】 p0939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恚寻自害?答:如有一类、起瞋缠故;身劳、心劳、身烧、心...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庚二、答 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
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问: 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才可持过午不食戒? 如本法师答: 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一生。今总结著邪之因如下: 一、克期...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好...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问题,不能明心。为什么我们求明...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 学...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那,是不可改变的,是业力。第二...
印光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印相 | 下篇:合十 |
(地名)国名。饰宗记八末曰:真谛部执疏云:鸯掘多罗国,在摩竭陀国北,或云鸯伽国。(Aṅga)。...
四种内法种子
杂阿毗昙心论(Samyuktabhidharma-hrdaya-sastra)
二种身
日中宝石
稽首
具杜多行与具净戒行差别
方广
无有好丑愿
出世业
永祚寺
恚寻自害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六根之相是生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体性
过午不食有何好处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禅者悟道时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