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六波罗蜜多也。唯识论九曰:“六到彼岸菩提分等自利行摄。”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哒嚫、檀嚫、达嚫 子题:咒愿别陈所为、达嚫通为说法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大嚫法。五分,食后施衣物,名为...即于袈裟上绘制诸佛尊像而建立之曼荼罗。经轨之中并无此曼荼罗之记载,依何人传承亦不详。 p4788...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五所欲造成之忧患痛苦。内容叙述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逢诸外...【欲界天有六处】 p0987 瑜伽四卷二页云:又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术语)共通而说之教也。亦名共教大乘,三乘共教,共般若。...(术语)对于空解之语。诸法有而非无之见解也。止观十下曰:作此有解。...为棒头安置如意宝珠之密教法器,此棒亦为毗沙门天之三昧耶形。盖表菩萨悲悯众生之贫苦,故以此棒打破众生悭贪之业,...梵语 adhipati-phala。系五果之一。即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由于系许多“因”法活动之结果,故亦称共果。...(一)三种有为、无为之灭。即择灭、非择灭、无常灭。据发智论卷二载:(一)诸灭是离系,称为择灭。(二)诸灭非离系,称...(杂语)遗于后人之教诫也。唐僧传道安曰:作遗诫九章以训门人。...(1280~1359)元代僧。绍兴相里(浙江绍兴)人。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十五岁出家,后从上竺湛堂性澄受天台教...(龙藏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能够调伏一切的善念、恶念,不思善、...念佛就是消业障。大智度论上有记载:一位菩萨深惧自己业障深重,曾经毁谤佛法,因为谤法罪过一定要堕阿鼻地狱,即使...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实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媲美? 道安法师答: 诸佛在因地发的愿有总有别,总愿即四弘...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关于这句话,我们再说明...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中是作为七佛通戒而提出的,它概括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佛教...一天,一个男孩从监狱里参观回来,他问爷爷:为什么监狱里会有那么多坏人? 爷爷想了想,回答道:因为他们的心中有...
问: 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是小声念佛了,也很轻,但几个小时念下来,感觉很伤气。 我想...
六到彼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供具 | 下篇:六度 |
(?~442)刘宋比丘尼。吴兴人,俗姓胡,名道婢。幼小即出家,居于广陵中寺。及长,修习禅思,不食美味,于受大戒...
大嚫
袈裟曼荼罗
所欲致患经
欲界天有六处
共教
有解
如意棒
增上果
三种灭
遗诫
允若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妙莲老和尚:念佛就是消业障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谁是你的添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