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vaipulya。又作鞞佛略、裴佛略、毗富罗。意为方广、广大、广博、广破、广解、广普、无比等。又称大方广、大方等。为九分教之一,十二分教(十二部经)之一。指佛之言教中,语正而言多者,或理正而义备者;即广说诸法之义。后将大乘方广经、方等经称毗佛略。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一二·六九四上):“何等名为毗佛略经?所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是名毗佛略。”[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顺正理论卷四十四、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参阅“方等”1441) p38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我国佛教界于每月之十斋日每日所礼敬之一佛或菩萨。即:初一日为定光佛,八日为药师如来,十四日为普贤菩萨,十五...梵语 ā?raddhya。乃心所之名。为七十五法之一,亦为百法之一。指内心污浊之精神作用。于四谛三宝等,未能忍许爱乐...(术语)罪之报。依罪业而感之苦果也。无量寿经下曰:罪报自然,无从舍离。...【身根】 身根是身识发生的地方,身是能触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身处,十八界中之...【观察差别】 p1469 如受蕴差别五种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十六页云:问:汝应观我,汝应察我,有何差...梵语 mada,巴利语同。音译末陀。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谓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种性、色力、...【遂求慧】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遂求慧?当知此慧、略有八种。一、依法异门智。所谓菩萨法无碍慧。...【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p0013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地名)Magadha,又作摩诃陀,摩竭提,摩伽陀。中印度国名,王舍城所在。译言持甘露,善胜,无恼,无害等。或为星...(1213~1278)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大觉派之祖。西蜀涪江(四川涪陵)人,俗姓冉。字兰溪。年十三,于成...(杂名)释氏要览上曰:房旁也,在堂两旁故。十诵云:房者或属僧,或属一人。然则坊为一坊之总名,房乃僧坊中之别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2、大喜易失...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物,逃至远方。国王于是派人四处搜寻,终于逮捕窃贼,并带至国...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一释题名者。诸佛法身。本无差别。从缘应感。乃有多途...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随时都可以来,所以有人来寺院,我...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往来的利器,运用得当是一种功德,运用不当造成的损伤不可计量...《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外物,...
毗佛略
【佛光大辞典】
上篇:毗目智仙 | 下篇:毗伽罗论 |
(杂语)从极乐之华中出多光,从其光中出多佛而说法,其说见无量寿经。...
十斋日佛
不信
罪报
身根
观察差别
憍
遂求慧
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摩竭陀
道隆
房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一念仁善顿改贫夭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山民窃取王库喻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