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无量寿经卷下之偈颂。又作东方偈。计五言一百二十句,凡三十颂。记述十方菩萨往诣安养界之事。包括菩萨之往觐、弥陀授记之说法、诸佛之劝赞、释迦之劝赞等。此偈主旨在说明菩萨之往觐,故称往觐偈。又此偈颂之初为“东方诸佛国”,故又称东方偈。 p32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胜义无性】 p1104 显扬十六卷四页云:三、胜义无性。谓圆成实自性。由此自性、体是胜义;又是诸法无性故。 二解 ...《法华经玄义》具名《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这是天台宗详释《妙...大乘四法经云菩萨修行有四法: 一、不舍菩提心。 二、不舍善知识。 三、不舍堪忍爱乐。 四、不舍阿...处非处智力者,谓依止静虑于一切种处非处智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一切种处非处智具足者,谓于一切种因...禅宗公案名。又作百丈开田。此为唐代禅师百丈惟政(涅槃和尚)以动作代替语言之示众机法。五灯会元卷四百丈涅槃章(...(杂名)又云玉女。转轮王七宝之一。法华经曰:转轮王宝女闻香知所在。智度论曰:瞿毗耶是宝女,故不孕子。...(术语)Vimokṣa,巴Vimukti,又云毗木叉,毗木底。译曰解脱。离恶法也。探玄记十八曰:毗目叉,此云解脱。华严疏...(术语)凡讲经论。先于文前论一部之大意及题号,了后,则释本文,谓之入文解释。...华严经探玄记卷三载,土体有五重,即:(一)真如,真如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此为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法身...指自相别、共相别。据“析玄记”载:(一)自相别,相者相状。如四念处中之身,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身...日本在木雕佛像之眼部,自里侧嵌入水晶薄片,又在水晶片内侧描绘瞳仁。此种手法作成之佛眼,特称为玉眼。自藤原朝创...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讲起来很有意义。因为奶奶没有文化,也是这样教育啊...我们学佛后的女人,应该如何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做一个合格的居士。 常听人说女人是五漏之身,因为女人自身所...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存财富物资,惟以延续色身、长...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清凉? 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有...问: 念佛人临命终时被过去世的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做才能往生?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你不要担心了。现在有一个...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在大众前,为诸天魔王、梵王、沙门、婆罗门、天、人、阿苏罗等演说妙法。 佛告诉舍利子...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凡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大家试想...
一位童子说:『关于刚才的问题,我就想到师父跟我们讲的一个例子,就是说,之前有一个道场,他们办了一个三年的活动...
往觐偈
【佛光大辞典】
上篇:往觐五益 | 下篇:彼土得生 |
(术语)一切法由因缘之和合而生。故虽显现之因存在,而缺缘时,则永久止于未来,而不得显现也。...
胜义无性
法华经玄义
修行四法
处非处智力
惟政展开两手
宝女
毗目叉
入文解释
土体五重
二相别
玉眼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不能得不义之财
做一名优秀的女佛教徒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在家修行之要
临终被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往生

信敬如来 功德不失

做个常不轻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