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一切法由因缘之和合而生。故虽显现之因存在,而缺缘时,则永久止于未来,而不得显现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相应因】 p0835 如等行中说。 二解 俱舍论六卷十页云:如是已说同类因相;第四相应因相云何?颂曰:相应...(术语)佛之德号,以佛证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晋华严经五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伏他宗记】 p0632 瑜伽九十四卷一页云:若于彼问,作如是记;诸计苦乐自作他作俱作俱非无因而生,于一切处,...(1578~1645)明末僧。霸州(河北霸县)人,俗姓赵。字颛愚。师性端凝,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度于惠仁,止栖沙村...(人名)筠州洞山悟本大师,名良价,姓俞氏,幼从五泄山默禅师出家,后,遍参诸师得法于云岩晟师。唐大中年中唱道于...即于禅林中,每日斋粥之时,于佛殿诵三遍无量寿咒,以祝祷帝王之安康及国家之隆盛。[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每日祝赞] ...(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真言)即五佛之种子, 鍐(大日), 吽(阿閦), 怛落(宝生), 纥利(弥陀), 恶(不空)也。...于禅刹中,住持、首座等为点检而巡视僧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坐禅条(大四八·一一四二下):“首座圣僧前烧香巡堂,...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本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众生本来具足的觉悟;相似觉是始觉之初,发类似真觉的觉悟,在别教是三贤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在为亲人送往生时,只能依靠一两个亲属为其助念。请问法师,有...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一期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本身就是苦,在整个生命...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到底什么是感应呢?简而言之,此处有感,彼处有应。对于修行人...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族,在五欲炽盛的社会中争得一口饭吃,又不忘记弥陀的宏伟接引...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坑落堑。彼得人领,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人若学会与人无争、与事无争,才能过着逍遥又自在的人生! 佛在世时,有一次波斯匿王出城巡游。他乘坐在高大的白象...
缘缺不生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种缘起 | 下篇:缘务 |
(菩萨)又曰多罗观音。...
相应因
无碍人
伏他宗记
观衡
洞山
每日祝赞
三无差别
五智真言
巡堂
涅槃
四觉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推荐】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把握生命的当下

谈感应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