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凡七卷。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论。乃集解大乘阿毗达磨诸要项而成。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分为本事分与决择分,前者有三法、摄、相应、成就等四品,后者有谛、法、得、论议等四品。本事与决择二分系取自瑜伽师地论中之本地分及摄决择分。三法品之“广分别”门中之有色无色,乃至有上无上等义门,与摄品之十一种分别、成就品之三种成就说,皆符合于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五十二及显扬圣教论卷十四所说。本书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之纲目书。又本书系于唐永徽三年(652)三月译出。本论之注释书有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与本论均为后之成唯识论等书所引用,故古来亦多为唯识家所重视。[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一] p81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黑黑异熟业所感果】 p1184 瑜伽九十五卷十八页云:复次或有一类、于诸圣谛,不得善巧;造作增长黑黑异熟业已;能...(术语)谓阿弥陀佛也。阿弥陀佛之名号,有六字九字十字之三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为十字之名号。此中归命二字,...【诸根熟】 p134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诸根熟者:卽彼衰废,无堪能故。...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谓通教之学人所学虽同为诸法如幻、因缘即空之理,然观法有四门之别:(一)有门,又称实门。诸法如幻即空,故有即空,...【意地】 p1206 瑜伽一卷九页云: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如...梵名 Sajghavarman。音译僧伽跋摩。三国时代译经僧。相传为印度人。然从其所冠之康姓,可推测或与中亚康居国有关。...【于身观集法住】 p0749 瑜伽七十卷七页云:云何于身观集法住?谓观此身,从过去世,及诸饮食,现在而生。...(术语)普贤菩萨之三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证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术语)莲华藏世界也。指报身佛之净土而言。又胸中八叶之心莲华也。表制集曰:和上远自莲宫。...指巧智慧,即一切智智。谓远离、永息一切戏论,则能生巧智慧。大日经义释卷十二(卍续三六·四五五上):“巧妙智者...(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在这次震灾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进步,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友情和道情四个类别。佛教虽然要人离欲、万缘放下,但并不是要...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就住当下的境界上:如意的环境,他就快...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食于叔父家,赖苦力过活,度日艰难。成年,蒙一亲眷引入佛门,...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问这些人数是当时已往生的人数或包括现在及未来往生的人数?...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常复杂。我们人跟人之间有无量无边的善...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但是这桩事情难以相信。他建立不了信心,他就感通不了,感通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 下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
(佛名)十二光佛之一。阿弥陀佛之异名。以彼佛具智慧之光明故也。无量寿经上曰: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
黑黑异熟业所感果
西方十字尊
诸根熟
三摩地
通教四门
意地
康僧铠
于身观集法住
佛境界庄严三昧
莲宫
巧妙智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活菩萨》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