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通教之学人所学虽同为诸法如幻、因缘即空之理,然观法有四门之别:(一)有门,又称实门。诸法如幻即空,故有即空,空即有。然而,有门以即空之有而入道;亦即虽以善恶业果之法乃至涅槃皆如幻化,如镜中像无实性,然尚有幻相之认知。(二)空门,又称不实门。谓以即有之空而入道;亦即以幻化本自无实,以无实故空,如求镜中像,终不可得。(三)亦有亦空门,又称亦实亦不实门。谓双照空有而入道;亦即以诸法既如幻,故称为有,幻不可得,故称为空,如镜中像,虽见然实无可见,虽实无可见而有见。(四)非有非空门,又称非实非不实门。谓幻有不可得,幻空不可得,双遮空有而入道;即二边皆舍。据四教义卷三载,通教四门者,即大智度论卷一所说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大智度论卷二、法华经玄义卷八下] p480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心内相,心之本性清净平等也。二、心外相,心随诸缘生种种之对境也。...指凡夫以有漏心修行,由此善业力所招感之净土。此净土不离烦恼之过非,故称有漏;此净土之相状清净,故称净土。唯识...【十四变化心】 p0119 大毗婆沙论七十二卷十一页云:如是已说顺逆入定;次复应说入定定果。此中定果者:十四变化心...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叫做圣胎,因其修习正法而得长养,到达初地而见道,生于佛家。...六无畏之一。略称一切法平等无畏。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差别,其六即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意指一乘之人,...佛以金口自宣说法。为显金口之法,以别于三乘、天、人之说,诸经卷首多置此二字,藉以证明佛所说法乃真实之教。又菩...(杂名)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禅林用语。挨,即强进;拶,即逼迫之意。禅家问答应酬互相交换意见知识,以期相互勘验悟道知见之深浅,作为向上之资...云何建立色蕴?谓诸所有色,若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所造者,谓以四大种为生依立持养因义,即依五因说名为造。生因者...梵语 arhat 或 arhant,巴利语 arahat 或 ara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杂语)开传法灌顶之坛也。其授灌顶之知法师范谓之开坛阿阇梨。...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定的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要有因缘。...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是性空?因为性空故才能缘起;因为缘起...
赤裸裸的戏谑 用什么方法整的?答:文艺作品。 大家看看,最近这些年来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学唯心识观...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 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的...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从前,在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主人、他的女仆,以及一头公羊。宁谧如田园诗般的乡间生活,却被一个小事件给破坏...
通教四门
【佛光大辞典】
上篇:通教 | 下篇:通明慧 |
(杂语)又名三万陀犍提Samantagandha,译作普熏。道神足经四曰:彼世界有树,三曼陀犍陀,晋云其香普熏。称赞诸佛...
二种心相
有漏净土
十四变化心
圣胎
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佛说
婆罗门
挨拶
建立色蕴
应供
开坛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被现代人「整惨了」的和尚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