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语。挨,即强进;拶,即逼迫之意。禅家问答应酬互相交换意见知识,以期相互勘验悟道知见之深浅,作为向上之资。碧岩录卷三第二十三则之垂示(大四八·一六四上):“玉将火试,金将石试,剑将毛试,水将杖试。至于衲僧门下,一言一句,一机一境,一出一入,一挨一拶,要见深浅,要见向背,且道将什么?试请举看!”同则之评唱(大四八·一六四中):“保福、长庆、镜清,总承嗣雪峰,他三人同得同证,同见同闻,同拈同用,一出一入、递相挨拶。”依碧岩集种电钞卷三之解,轻触曰挨,强触曰拶;即以轻重之语言及动作互相试验之意。其后此语复转作应答、应待、返礼之意。[碧岩录卷五第四十九则、碧岩抄卷三] p411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行空无相无作之三三昧也。智度论五曰:有人行空无相无作,是名得实相三昧。...(经名)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一卷,唐不空译。说释迦化现千头千臂金毗罗童子之念诵法。...【王不顾善法】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王不顾善法?谓有国王、不信他世;亦不晓悟。由于他世不信不悟;...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七,过分取衣戒。所以制不许过者,出家比丘,遇四因缘,夺失三衣,无由进业。笃信...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无明与福行为缘】 p1083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六页云:以于因果及福行中,不知出离;求可爱生,造斯福行。故此福行...(经名)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指受持五戒、十戒中之全部者。若仅受持其中之一条戒,则称一分戒。又受持全分戒者,称为全分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种子成就者,谓若生欲界,欲色无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生欲界,三界烦恼随烦恼成就者依未离欲...【发心是学所依止】 p1162 瑜伽三十五卷十页云:又诸菩萨、以初发心为所依止,为建立故;普于一切菩提分法、及作一...子题:伊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杂作器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律中十三章门,判物皆尽,唯有重轻二别。” 资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死亡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从出生之日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无法回避的事情。在生...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事都是千篇一律,公主受到某种妖魔或巫婆的咒术所魅惑,变成植...
问: 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不容易,有个故事说一个婆婆万缘放下,小孙子掉到井里了,她...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有千斤重担一样。有哪些事情放不下呢?有的放不下家务,放不下...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可以不管别人好坏,但对于自己的...
净业行人常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就有很大助益。我们这一世的生命是因缘所生法,八苦交煎,本质...
须达长者因访友人至王舍城,因此得以见佛,听佛解说四圣谛法门,思惟世间苦、空、无常,法喜心生,随即证得初果,于...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
挨拶
【佛光大辞典】
上篇:捕鼠 | 下篇:料简 |
【去来实有论】 p0534 诸内外道,多起此计:谓有过去,有未来,其相成就;犹如现在,实有非假。彼如是思:若法自相...
实相三昧
金毗罗童子威德经
王不顾善法
过分取衣戒制意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无明与福行为缘
甚深大回向经
全分戒
种子成就
发心是学所依止
十三章门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生命的长短到底能否控制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净业行人要常感悟生命无常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