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七十二卷十一页云:如是已说顺逆入定;次复应说入定定果。此中定果者:十四变化心。谓欲界初静虑,各有四。第二静虑、有三。第三静虑,有二,第四静虑,有一。且欲界有四变化心者:谓初静虑果,乃至第四静虑果。此四变化心无间,净四静虑现在前。净四静虑无间,此四变化心现在前。欲界初静虑果变化心无间,净初静虑现在前时;彼欲界意,初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净初静虑无间,欲界初静虑果变化心现在前时;彼初静虑意,欲界意识法,即所变化。或四处,或二处。如是乃至欲界第四静虑果变化心无间,净第四静虑现在前时;彼欲界意,第四静虑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净。第四静虑无间,欲界第四静虑果变化心现在前时;彼第四静虑意,欲界意识法,即所变化,或四处,或二处。余十静虑果变化心,对净静虑,广说随相应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名 ?ālistamba。全一卷。译者不详。又作稻芊经、稻[艹/干]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弥勒应舍利弗之请,宣...(名数)开会五种正行之第五为六种。如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是也。...【识蕴异相差别】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异相差别?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如经广说。乃至...(杂语)谓僧道也。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云。...【从缘显了论】 p1030 谓卽因中有果论者,谓卽因中有果论者,作如是计:一切诸法,性本是有,从众缘显,不从缘生。...谓味为舌。已正当尝。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又味为舌增上发舌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味处。又味于舌。已正当...东晋时期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中观论疏谓此系竺道潜所立,元康肇论疏则谓系竺法汰所立。其宗义已无原始文献可征...冥,离诸相而冥寂;通,通融一切而无碍。乃赞叹真理之词。[戒本疏卷一上、四分律疏行宗记卷一上] p4056...(术语)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第四静虑无诸灾坏】 p097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三巻七页云:有说:若地、能为灾者;便应坏及。第四静虑、然无诸灾...(术语)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
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材,配成一切的药品。佛法如一...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问: 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因为物...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的。自己不惜福,肆意挥霍,再大的福也经不起折腾的。下面谈谈...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修行落在实处?我说:应该把学佛、修行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问: 女众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对家庭有什么好处? 仁清法师答: 这个问题古代高僧大德经常讲,释迦佛也...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论是劝发愿往生净土还是劝念佛,无不殷切。本篇集合重要段落,...
十四变化心
【法相辞典】
【十四变化心】 p0119
上篇:十三住差别 | 下篇:十五种依处 |
(书名)四卷,隋灌顶纂。笔记智顗禅师住天台山日之言说者,始自立制法终至智者遗书述放生池凡纂录一百四条。知大师...
稻秆经
六种正行
识蕴异相差别
缁黄
从缘显了论
味处
本无异宗
冥通
法处所摄色
第四静虑无诸灾坏
觉了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佛法对治八种通病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推荐】有婚外情该怎么办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对婚姻损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原因

生活禅开题
女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