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四卷,隋灌顶纂。笔记智顗禅师住天台山日之言说者,始自立制法终至智者遗书述放生池凡纂录一百四条。知大师一代行业,最利便之书也。原有广略二本,广本早已散佚不传,今传者,其略本也。卷首有灌顶并有严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之教典为内典,世之教典为外典,佛者之自称也。二教论曰:救形之教称为外,济神之典号为内。智度有内外两...【缘无觉】 p1301 瑜伽六卷六页云:复有难言:若过去未来是无;云何缘无而有觉转?若言缘无而有觉转者;云何不有违...(术语)义者义利也,无益之语谓之无义语。晋华严经二十四曰: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术语)以真智断妄惑也。断惑,则真理于是显。谓之证理。证理者断惑之果也。三乘之见道已上,始断一分之惑。自是已...(地名)又云帝释窟。在摩伽陀,帝释尝于此请问疑事于佛,佛演释之,即佛说帝释所问经是也。弥勒菩萨今在窟中。西域...【业力轮回】 业力轮回,是有情生死相续的过程。以生死轮回,是受业力所支配,业力有善恶二类,为无贪等三善根、及...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略称法界次第。乃智顗为天台之初学者阐述毗昙等之教义及诸法之名目,并...【七因明】 这是因明学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的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1、专修和杂修。专修是专修一善;杂修是诸善兼修。 2、事修和理修。事修是注意事相的修法,如把作所善事念念于...(术语)总称诠诸法实相深理之大乘修多罗藏。安乐集上曰:大乘深藏,名义尘沙。...即施设差别之义。亦即用语言、名相来区别种种事物。反之,则为非安立。非安立乃超越相对之差别,不以语言、名相表示...(嘉兴藏流通本)...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印光大师校印本)...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果实有四种类型,是哪四种呢?有的果实未成熟而外观似已成...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对人对己都有伤害,应该加以避免,办公室里却仍然常常发生言语暴力。出...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要建立深切的观念。所以犯了重罪,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你就...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者,名邪性定聚。 (《俱舍论》颂疏) 那么自余凡夫,其他凡夫...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下,单单的的观当下这一念不起二念,不起二念明明了了、历...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
为善就好像掘井一样,只要井掘开了将水汲出来同样会再涌出泉水,最怕的是我们不懂得掘井,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
国清百录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国清寺 | 下篇:国宝 |
梵语 sarva-dharmābhisajbodhivai?āradya。系佛所具备四种无畏之一。又作诸法现等觉无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
内典
缘无觉
无义语
断惑
帝释岩
业力轮回
法界次第初门
七因明
二修
深藏
安立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佛的九大象征

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