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 “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亦此名也。正言静胤,言是梵天之苗胤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传学多闻者也。”希麟音义八曰:“婆罗门,不正梵语也。应云没啰憾摩,此云净行,或云梵行。自相传云:我从梵王口生,独取梵名,世业相传习四围陀论。”俱舍颂疏贤圣品三曰:“此云净志,远烦恼故,同勤息义。”仁王经良贲疏中二曰:“婆罗门,此云静志。”俱舍光记一曰:“婆罗门法。七岁以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学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家娶妻,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智度论十曰:“在家中七世法净,生满六岁皆受戒,名婆罗门。”寄归传四曰:“五天之地皆以婆罗门当贵胜,凡有座席并不与余三姓同行。”注维摩二曰:“肇曰:婆罗门,秦言外意。”毗奈耶杂事一曰:“见诸婆罗门。以自三指点取白土,或以白灰抹其额上,以为三画。”【又】国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七种生死之一。为摄大乘论师所立。谓众生若发心修行,弃妄归真,则能反出生死而至涅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一、...【善不善得】 p1140 俱舍论四卷十八页云:如无记法、得有别异;善不善得、亦有异耶?亦有。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又作无为法性身。即无为之佛之本体。法身,即无形无色,遍满宇宙,显绝对真理之佛身。因佛所证之法身湛然寂静,离一...即三种相。(一)一切诸法有如下三相:(一)假名相,指唯有假名而无实体之相。(二)法相,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谓等觉菩萨之智慧,以居于妙觉位之边际,称为边际智。大乘义章卷十二(大四四·七○○中):“边际智者,从境为名。...(流派)小乘十八部之一。开宗记一本曰:末多利部,此云北山部。...梵语 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Pinjiazang 民国初年的私版铅印本。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出版。全藏入经1916部,8416 卷,...又作纳衣、粪扫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即以世人所弃之朽坏破碎衣片修补缝缀所制成之法衣。比丘少欲知足,远离...(术语)五体投地以吾顶礼尊者之足也。归敬仪下曰: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地名)又作枲多,私多。河名。...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黄豆 黄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有助于缓解沮丧、抑郁的情绪。 营...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禅定,皆大罗刹。---《楞严经》 就是你吃肉吃久了,酒肉穿肠过...
曾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住在给孤独精舍,波斯匿王非常崇敬佛陀,发心供养佛陀及诸大众眷属,为此他在祗洹精舍方圆...
独在教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腊梅花的幽香飘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辉含笑笼在一株腊梅花树上,笼的腊梅微醺似...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这里就是为什么无所障碍,理解这个经文...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五百位声闻弟子与上万名菩萨恭敬地跟随佛陀,听法受教。当时,舍卫城有一位善顺...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 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
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婆罗翅 | 下篇:婆罗门仙 |
又称乾元禅寺、山谷寺。位于安徽天柱山中。传为南朝宝志禅师所创建。后禅宗三祖僧璨游此,扩建寺院,声扬大江南北。...
反出生死
善不善得
无为法身
三相
边际智
末多利
修罗
频伽藏
衲衣
顶礼
徙多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可以来代替「肉」的七种素食

食肉有什么过失

贫女燃灯供佛蒙佛授记

找回那份迷失的心与爱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谁是最贫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