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莲华藏世界也。指报身佛之净土而言。又胸中八叶之心莲华也。表制集曰:“和上远自莲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578~1657)明代僧。又称鼓山元贤。福建建阳人,俗姓蔡。字永觉。为宋代大儒蔡元定(西山)之十四世孙。幼年即钻...(术语)密教通说之十六生成佛,托于仁王经所说之十四忍,谓为十四生成佛。...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此三烦恼,其性唯...指常与无常。常,梵语 nitya,又作常住(梵 nitya-sthita),为“无常”之对称。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不变,...(仪式)冥者冥界之饿鬼众,阳者阳界之婆罗门仙众,今普供施彼群生,名曰冥阳会。见象器笺十四。...全称大悲胎藏生曼荼罗。密教两界曼荼罗之一。略称胎藏曼荼罗、大悲曼荼罗。对金刚界曼荼罗而言,又称因曼荼罗、东曼...(术语)僧受用之物曰白毫之赐。佛藏经下曰:或有比丘,因以爱我法出家受戒。于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凡七卷。西晋安法钦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述阿育王之事迹及摩诃迦叶、优波鞠多等之因缘。共有十一品:(一...【法性通达】 p0761 显扬三卷一页云:七、法性通达。谓于系缚解脱无始世来诸行缘起,及彼寂灭真如法性,如实觉...指南传佛教。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传道师至诸方弘传正法,最初于锡兰宏扬分别上座部,其后又传播至缅甸、暹罗、爪哇、...梵语 sajbhoga-kāya。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圆满一切功德,住纯净之土,恒受用法乐之身。诸家对受用身之解释各异...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切放下,丝毫不存,单提一则公案话头。如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记住:一个含藏一个异熟。因地上...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僧团。有时由一家人举行,有时由三、四家举行,有时由若干人举...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问题,不能明心。为什么我们求明...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为制伏贪毒,可修此观。又作骨想观。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此...法会法语序 印光乃西秦百无一能之粥饭庸僧,宿业深重,致遭天谴。生甫六月,遂即病目,经一百八十日,目未一开,除...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尔等念佛,昼夜不能如一,乱想犹复间真,皆是用心不得力处。 ...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
莲宫
【佛学大辞典】
上篇:莲胎 | 下篇:莲座 |
(名数)佛祖统纪于台宗立东土之九祖: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北齐禅师,第三祖南岳禅师,第四祖智者禅师,第五祖章...
元贤
十四生
不善根
常无常
冥阳会
胎藏界曼荼罗
白毫之赐
阿育王传
法性通达
巴利佛教
受用身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唯有一念话头,是当人命根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