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传佛教。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传道师至诸方弘传正法,最初于锡兰宏扬分别上座部,其后又传播至缅甸、暹罗、爪哇、东南半岛等地,于佛教系统上,称为南方佛教;因以巴利语为传持三藏之语文,故又称巴利佛教。(参阅“南传佛教”3750) p138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未知当知根】 p0490 成唯识论七卷二十页云:未知当知根,体位有三种。一、根本位,谓在见道。除后剎那。无所未知...(地名)在四川省忠州。相传此城有酆都大帝宫殿。...为印度外道所立十八大经中“八论”之一。据百论疏卷上之下载,肩亡婆论乃简择诸法是非之论书,或谓此书即梵名 Mīm...即在心、在缘与在决定。此乃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上所说。谓若以我人一生犯恶重罪与临终十念念佛之效相比较,则念佛之效...(菩萨)修慈悲万行之菩萨也。...(地名)Rṣigiri,巴Isigiil,山名。译曰仙山,见善见律八。...【随眠】 为烦恼的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的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资持记·释释相篇:“系头物,旧云,帽带巾帊之类。”(事钞记卷二○·三九·一三)...禅宗公案名。又作俱胝一指、俱胝竖指、一指头禅。宋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以竖立一指作为化导学人之机法,世称之一指...【漏尽】 p1283 大毗婆沙论九十四卷十三页云:漏尽者:谓诸漏永尽。问:顺诸漏法、亦得永尽;何故但说彼漏尽耶?答...(杂语)译曰所行。见华严疏钞十四。...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僧伽吒经...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正法、佛法,没有办法舍离这个妻妾的恩...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善,我们佛弟子也修善,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呢? 有些人说:所有...
你们先看看古人编辑的历代名臣言行录,历代名臣奏议等书。道德方面,古老的有一本书叫五种遗规,也要看看!古今中外...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的常识,我们还是要了解。十种拯救众生的智力,这个力就是不为...
问: 请开示,文昌帝君因慈悲、怜惜妇人,而堕落人道,请问与佛教导众生发慈悲心有矛盾吗? 大安法师答: 文昌帝君...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烤...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一个老梵志,整天高举着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
巴利佛教
【佛光大辞典】
上篇:心念 | 下篇:巴利律藏 |
(本生)贤愚经九善事太子入海品曰:昔宝镜王有二王子,兄云善事,弟云恶事。二人共入海求宝,弟窃刺兄眼,使为盲人...
未知当知根
酆都城
肩亡婆论
三在
慈悲万行菩萨
伊私耆梨
随眠
系头物
一指禅
漏尽
具折啰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天趣之因与果报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倒霉时,勤剃头少懒睡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