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外道不了知诸法真相,偏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诸妄执,佛为对治此等妄执,而作十二种譬喻。即:(一)渴鹿阳焰,群鹿为渴所逼,见热气及空尘所生之焰,乃作水想,迷乱驱驰,不知非水。如凡夫之无始贪爱种子习气,内熏三毒,外发现行,渴爱所逼,于一切色境妄起贪求乐欲。(二)乾闼婆城(梵 gandharva-pura),意译蜃气楼。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待日渐高即消灭。比喻物之幻有实无,如乾闼婆城,凡愚无智者起城想,实非有城亦非无城。(三)梦中诸境,譬如有人梦中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见自身入种种庄严,觉后追念不舍。(四)画像高下,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凡愚作高下想。比喻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无有高下,而外道自恃生灭之恶见,矜己为高。(五)翳目垂发,譬如朦胧眼见垂发,而谓众人言“汝等观此”;然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惟以彻见与否而了达其性。比喻外道自恃邪见,转教他人同己。(六)火轮非轮,譬如火轮并非轮,而愚夫认为是轮,非有智慧者。(七)水泡摩尼,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者作摩尼珠想,计着追逐。而水泡非摩尼珠非非摩尼珠,乃因计着之故,遂妄以水泡为摩尼珠。(八)水中树影,譬如水中现树影,为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喻佛之现身如水中影,水喻众生心,树喻佛法身。其所现,原是众生本具法身,自心现量故,因而影树俱非。外道不达唯心所现,故妄执一异等见。(九)明镜色像,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执着,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然妄想之愚夫作像想。(十)风水出声,譬如风水和合而出声,彼非性非非性。此喻佛说法乃缘击而发,如风水和合而后有声,故一切声教本无实法,愚者妄以为实。(十一)日照洪浪,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焰川流,洪浪云涌,彼非性非非性。(十二)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毗舍阇鬼方便合成,凡愚妄想计着往来。此喻佛身非身,但以无作妙力成就众生,本无去来、出没之相,凡愚不了,妄以为实。[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入楞伽经卷三、大乘入楞伽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六] p34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无根重罪谤戒缘起、无根谤戒缘起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佛在罗阅祇,尊者沓婆得罗汉已,手出火光,为僧知...(公案)又曰本地风光,自己本分等。示禅门法道极度之语也。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亦不外乎是。然则何物为本来之...【堕摄界】 p1338 瑜伽四卷一页云:略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名堕摄界。...愿求欲望。又作欲乐。其义有二:(一)指闻法修行方面之乐欲,即于一切智及诸法藏,生志求不怠、欲乐无厌之心。法华经...【一切行皆寂止】 p0009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言一切行皆寂止者:谓诸五蕴,皆止息故。...【寿尽故死与福尽故死四句分别】 p1271 俱舍论五卷十页云:为寿尽故死?为更有余因?施设论说:有寿尽故死,非福尽...亦名:忏谢二师法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四分,若弟子被师诃责,令余比丘,为将顺故,于和尚阇梨所调和,令早受忏...【无余依涅槃界教】 p1086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若由如是不住烦恼后有苦果;卽由如是乃至寿尽,既灭没已;一切余...(术语)体者通达,解者悟解。晋华严经六曰:体解大道,发无上意。...【无义无利】 p1059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无义者:不能修得涅槃因故。无利者:不能得彼涅槃果故。...略称一子地。即菩萨证化他之果、极怜愍众生之阶位。菩萨住此地,视众生如同一子,若见彼等修善、安稳则生大欢喜,若...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生仪规》。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能给人不少启示,有的甚至还让人永久难忘。 一次,当我在...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说,叫做《国王的三个问题》,内容大致如下: 有一...在现今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生活过得非常奢华,出入坐的都是名车,甚至是加长的豪华轿车;家里用的是各种黄金制品,甚...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端正庄严、才貌过人的释女,带回本国。 当时夫人及婇女们来到...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天的早课中,我沐浴着东林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念佛声,如饮醍...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答: 这个临终的正念,临命终与平时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比较复...
十二喻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二部经 | 下篇:十二恶律仪 |
二种法性地持经云二种法性: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